《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由巨大潜力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一定会收到好效果。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比如教学生认识墙壁上的警示牌或者教室里贴的标语。星期天,孩子跟家长外出、购物时,鼓励孩子看商店的店名、警示牌、所购物品的名称超市有“出口、入口、收银台”等,这些都是利用的识字活教材。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进行课外识字:“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这样激发学生多去看故事书,以便认识更多地生字。
学习也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并从中选出若干个“小老师”,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查等。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请教同学或老师。这样,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总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学习汉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值得一位教师不断探究的长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