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三辑列举了寓言题材的教学方式。
寓言文体外显是故事,故事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内核是道理,要理解道理首先要明白故事,当故事读好后道理自然就出来了。所以我们要针对故事指导学生读好故事,读好故事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一定的层次,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读出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但情感的体现往往是需要多层次推进的,一些句子往往是复杂情感。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每个情感做到位,这样学生才能够读出。当然这也体现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文本解读的能力。层次之间的过度愈是自然学生朗读的效果就越好。
借助关键词,让学生讲好故事。讲好故事是建立在对于故事充分熟悉的基础之上的。读好故事才可能讲好故事。突然让学生完整讲述故事或许是有难度的一件事情,但我们可以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划分,找到情节中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教学《纪昌学射》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作者重点描述的两个小节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关联性。都是“要求+练习+成功”的模式。抓住这样的结构就能很好帮助学生讲好故事。其次还可以对故事的具体情节进行拆分把难点单独拎出来讲述然后再讲故事或许效果上也是不错的。
引发思考,领会寓意。对于寓言的学习寓意一定是重点,怎么把寓意讲好,除了把故事讲好以外,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决不能停留在表层的思考上,比如联系生活实际就是一个寓意提高很好的办法,让学生说一说这个道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就能够检验学生的道理学习的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道理成为鲜活的、积极有效的、有实用价值的文字。同一篇故事往往也可以得出不同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道理的对比中得出结论,或许能讲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