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洛阳中心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围绕“依托单元教学,促进深度学习”这一主题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全体老师聆听了李春辉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朱丹萍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进行了深度研讨。
李春晖老师带来的是一节统计与概率课《可能性》。李老师通过摸球游戏带领学生一起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抽象概念,呈现多幅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画面,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生活实例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选择,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一定的、哪些是不可能的,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
朱丹萍老师带领学生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在数运算的一致性的前提条件下,将新旧知识产生密切联系,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朱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境为切入点,采用“问题串”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探究。接着,朱丹萍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抓住本堂课的重点,加深印象,初步理解并感知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随后,朱老师通过切换不同的问题角度,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总结分数加减法的算法,指出当分母相同时,把分子相加或相减,并点明课题。朱丹萍老师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促进学生去看、去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奥秘。
教学结束后,全体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学习中心进行了研讨。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的巢亚美主任分别对两节课进行点评。
巢亚美主任肯定了李春辉老师的课堂设计和渐进式的提问方式,也对这节课个每个环节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通过直接让学生摸球、猜球来体验随机事件的可能性;在摸球验证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呈现学生的活动数据,可以用彩笔、设计Excel表格等形式更直观的呈现;对于学生发现的点评指向性要明确;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同时要基于学生的已有基础……通过巢主任的解析和反馈,教研组成员都受益匪浅,对于下一步的完善和细节处理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巢亚美主任对朱丹萍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流程设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在试一试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时间去讨论探索计算过程,更重视思维,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去设计活动环节。在初步感知算法的环节,巢主任建议抓住部分学生具有闪光点的想法,不仅有利于课堂环节的进度,更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洛小通讯组 撰稿:李苏、陈海斌 摄影:李苏、陈海斌 审稿:严佳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