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有一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元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诗歌诵读不只是一种读法,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从“单一”到“多元”,读出个性和诗韵。
朗读的基础是要识字,但统编版教材要认识的字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如果没有识字基础,让他们回家自己认的话非常困难,所以识字教学要把汉字放在词串中,放在句子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境中获得生命,再在课堂上不断地复现生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字的音与形,更能帮助学生体会汉字意思的微妙变化,而且能快速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当然,我们在认识“词串识字”功能的基础上,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词串识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说一说、想一想,甚至画一画、做一做,让“词串识字”释放出无穷的魅力。这样,学生才能从“词串识字”中认识事物,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积累词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慢慢自然地将内部语言逐渐外化,由积累到表达,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