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的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定位、任务、目标和方向。
做好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学校是离家长最近的专业机构,教师是离家长最近的专家。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各界协同合作才能发挥力量。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和传统约定,是儿童与父母等长辈共同成长、共建家庭德性之风,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规训。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具有独特性。
“好家风”,包含家之风、校之风、 国之风三个层面:家之风即家庭之风,主要以家训、家书等为载体展现家庭风貌;校之风即校风,是以校训为主体形成的学校文化;国之风是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而形成的家国情怀。我们打破传统“家风”概念,构建家庭之“小家”、 班级之“中家”、学校之“大家”的多层联动机制。
回归家庭生活的亲情价值:爱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儿童成长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密切联系。“好家风”是一种恒久记忆,是一个深深烙印,是儿童的第一起跑线,“好家风”的涵养比追求成绩更有意义,对儿童的影响是无言而最直接的。要挖掘家庭丰富的人文资源,让家庭生活和亲子互动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挖掘家庭生活的亲情价值,在儿童心里种下“爱家庭”的种子。
镌刻学校生活的集体时光:爱学校。学校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在学校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学校要通过家校融合、资源融合、方法融合和价值融合,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课程资源体系,提供丰富、鲜活、适切的课程资源,培养集体主义的良好品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要在学校大家庭中为儿童早早播下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的种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成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涵育家国情怀的育人空间:爱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好家风”的涵养,不仅要引导儿童孝敬父母,更要引导其热爱祖国,以所学回报祖国与社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