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克
教师:陈海斌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深刻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初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力。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估算,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创设良好的情境,将师生感情溶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格。
2、在教学中通过有效数据渗透思想和安全等教育。
3、在教学中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最终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同伴团结、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看一看(课件展示)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俩在做什么游戏?
生:跷跷板 生:杨杨和涛涛在玩跷跷板。
生:韩子也和刘欣在玩跷跷板。
师:今年我们校园的操场上增添了一些运动器械,丰富了大家的课外生活,希望大家文明安全地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你们觉得幸福吗?(生:幸福)
师:看了短片,你发现了什么?
生:涛涛轻,在上面,杨杨重,在下面。
生:韩子也在下面,韩子也重。蔡凌峰在上面,蔡凌峰轻。
师小结:回答得真好,我们发现了他们的体重有轻有重。
【创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校园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感受轻重,借助情境的导入,对学生进行安全、爱校教育。】
二、联系实际,掂一掂
(1)结合上个月学校组织的体检活动,说一说我班谁最重谁最轻。课件展示。
师:10月份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体检活动,这是我班同学的体重情况,请你说说谁最重?谁最轻?
生:韩子也最重。涛涛最轻。
师小结:从这次体检情况来看,我们班有四位同学在营养评价方面,医生评价是:体重较低。老师建议大家平时要合理膳食,不能挑食,多运动,人人有个健康的身体。
(2)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薯片)。
师:你们见过这两种食品吗? 生:见过。
师:这是什么?生:这是红枣。这是薯片。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这两袋食品。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并说说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生:红枣重一些。薯片轻一些。
师:这两袋食品看起来差不多大,大家是用掂一掂的方法知道了红枣重一些,薯片轻一些。
板书:掂一掂
师:薯片属于膨化食品,是孩子们的最爱,但摄入太多的话,会引起肥胖,还影响智力发育。老师提醒大家尽量少吃。
【从游戏引申到实际生活中,环环相扣。体检活动是每个学生亲自体验的,通过数据比较,让学生判断出体重最重最轻的同学,巩固了轻重概念。再通过小组活动,用手掂一掂的方法,自然渗透了健康饮食、均衡营养的思想】
三、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揭示课题,读一读
师: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它也有单位,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质量单位千克。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公斤. 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公斤 kg)
(2)认识常见的秤
①师:我们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那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奶奶说可以用秤称一称的)
师:对了,还可以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师:你们觉得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精确一些呢?
生:称一称。
②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各种秤的资料交给老师。
师:课前你们能自己上网、看书、查阅资料,这个学习习惯非常好。
③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老师把学生收集的秤的资料呈现在展示台上。(生:这是大型台秤,适合秤比较重得物品。生:……)
④老师把资料贴于展板上。师:课后大家可以具体来了解它们的用途。
(3)熟悉盘秤
①出示盘秤。老师指着盘秤,问:这是什么秤?生:盘秤。
②.师:我们具体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
师:盘秤上有什么?
生:有托盘、有指针、有刻度、有千克、有数字……
师:我们在秤面上看到有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了我们物品有多重. 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个物品重1千克.
指针指着2呢?…… 生:2千克
引导:这个盘秤最多可以秤几千克的物品呢?
生:?千克。师:这个盘称最多可以称?千克的物品,我们它的最大称重就是?千克。
出示课件
(4)认识千克
①师:请两个同学上来,协助老师来称这袋红枣。观察红枣放上托盘之前和之后,秤面上指针所在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从这种变化中你知道什么。
②老师演示称红枣。
师:托盘上没有放红枣,指针指着几?(生:指针指着0)
师:(演示放上红枣)托盘上放了一袋红枣,指针指着几?
生:指针指着1.
师:表示这袋红枣重几千克?
生: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③掂一掂,说一说
师:请大家轮流在小组内掂这袋红枣,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有多重。
小组活动。
④生活中哪些物品重约1千克?
师:现在我们要去娃娃超市,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品重约1千克。(板书:看一看 说一说)
师:请每组的组长去领一件物品,带回小组,和同学一起体验1千克物品的实际重量。
课件展示:娃娃超市,物品……(背景,小组活动)
生:2瓶矿泉水重约1千克……
师:娃娃超市还有很多重约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也有很多物品重约1千克,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亲身体验,进一步体会1千克有多重。
(5)感受几千克
师:在托盘上再放一袋这样的红枣,指针会指向几?是几千克?
生:指针会指向2,是2千克。
师:如果放3袋呢?(不用放)
生:指针会指向3,是3千克。
三、活动中体验: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1千克和几千克,下面我们要在活动中来继续体验。(板书:试一试)
①小组活动一:称米
师: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体会1千克大米的重量。
师:我们感受了1千克的实际重量。你们知道吗?(出示课件)如果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218千克。可以供31人吃一个月。
师:所以我们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不浪费粮食,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②分组活动:
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分组活动了。
课件展示
第一组抓黄豆,老师准备了一些黄豆,请你们先用手掂一掂,感受比1千克重还是轻?
小组活动第一组:抓一抓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黄豆,请你们先用手掂一掂,感觉比1千克重还是轻。如果多就抓出一些,再掂一掂,直到觉得正好是1千克为止。
板书:抓一抓
小组活动第二组:称数学书
师:这是一本数学书。请你来掂一掂,一本数学书比1千克重还是轻。再称一称,大约几本数学书重约1千克。
(板书:比一比)
生:一本数学书比1千克轻。生:4本数学书重约1千克。
小组活动第三组:秤书包
师:先估计一下你的书包大约重几千克,然后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使称出的结果尽可能接近3千克。
(板书:估一估)
老师将黄豆发给第一组,将数学书给第二组。
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
第一小组:生:把抓好的黄豆到讲台上称一称。这是1千克黄豆。
第二小组:生:一本数学书比1千克轻。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第三小组:生:我的书包约重3千克。
③称一称,数一数,并完成表格。
师:请大家拿出箩筐里的水果或蔬菜,称出1千克,数一数有几个?填在表格中。
(第一组:西红柿 第二组:萝橘子 第三组:苹果)
小组汇报:生:1千克这样的西红柿有( )个。1千克这样的橘子有( )个,1千克这样的苹果有( )个。
④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等方法,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先……猜一猜。生:再……称一称。 师:最后我们得到了结论。也就是从猜想到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来认识千克。(边说边板书:猜想 验证 结论),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堂课渗透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从而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应用拓展:
1、说出袋里的食品各有多重。
出示课件,观察后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师: 净含量是指除去包装容器和其他包装材料后内装商品的量.
师:请示你说说一袋盐水鸭重几千克? 生:一袋盐水鸭重1千克.
师:一袋大米呢? 生:一袋大米重5千克.
2、你知道它们的载重量各是多少吗?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你们的聪明好学把唐老鸭引来了。看,他兴冲冲地走进了电梯。(电梯不关门并发出警报声)咳,电梯怎么了?
(2)生:太重了。 生:人太多了。
(3)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原来电梯最多只能载重l0OOkg,一旦超过这个重量,它就会发出警报.看来为了大家的安全,唐老鸭只能乘下一班电梯了。
(4)读一读:1000千克 一千 千克
(5)师: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有关质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液压车载重2000千克。
生读一读:2000千克 二千 千克
(6)出示课件。读一读,说出一些较重物品的质量。
一袋水泥重50千克 生:五十 千克
一头牛大约重500千克。 生:五百 千克
3、生活小常识:你知道吗?
乘坐火车时,成人可以免费携带20千克的物品,儿童只能免费携带10千克的物品。
【练习2、5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安全教育,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应用,拓展了数学知识,再一次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实践延伸
1、“自我小档案”
师:这是许同学的成长小档案。记录了他从出生到现在的体重变化。
师:父母养育你们是多么艰辛,平时要孝顺父母,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
2、师: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星期天你们可以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的物品,做妈妈的好帮手。
3、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生:1千克 几千克),通过哪些活动(生:掂一掂……看板书说)等活动,学会了(猜想、验证、结论)这个学习数学的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课后仔细观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好成绩回报父母。你们长大了,也应该帮父母做点家务事,孝顺父母,学会分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