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具有延时性,教育的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而不是立即见效。这种特性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也给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如果我只是单纯地带队员们去寻访,看一看新奇的景象、听一听有趣的知识、尝一尝独特的口味,那他们的收获都是及时性的,会惊呼科技的神奇,会赞叹果实的美味。一周之后呢?可能还依稀记得当天的感受,再过一个月呢?还会留下多少印象?很难达到长期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次的实践教育也像在孩子们心里种花,寻访是播下了种子,但想要把它栽培起来,是需要一系列活动来达到长期辐射效果的。
在寻访时,队员们与沃方创始人面对面访谈,了解到他们的科创之路困难重重,是永不言弃的坚韧,才有了今天的沃方。当时,队员们很感动,而我想的是:这种来自他人故事的感慨能持续多久呢?
科创到底有多难?怎样才能成功?只有尝过滋味,方能牢记于心。我们的无土栽培实验团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无土栽培实验团的育苗负责人小涵。她的工作是将一颗颗细小如砂砾的菜籽培育出小芽儿,再把它们送进独立的海绵中继续生长,这是整个无土栽培实验的基础,关系重大。别看育苗这项工作的科技含量不算高,却十分考验耐心与细心,她需要坚持观察菜苗的状态,定时定量给它们喷营养液,确保合适的湿度和光照。她很重视这项任务,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做好每一个环节。
意想不到的是,四月份阴雨连绵,温度忽高忽低,眼看着这一批菜苗快要长到巴掌大了,却因为天气因素,逐渐枯萎。小王垂头丧气地端着育苗盘来找我,说:“老师,我们的育苗失败了。”我反问她:“咱们才尝试了一次,怎么就算是失败了呢?” 无土栽培实验团的其他成员也纷纷开导她,还引用了邵阿姨夫妇的例子。小王恍然大悟,科创之路本就如此,充满挑战,成功来之不易。于是她很快投入了下一次育苗,在前面的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调整方法。我们不知道第几次试验会成功,但是科创的种子已经在小王心里生根发芽。无论将来她的梦想是什么,这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始终会在背后推动她前行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