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观后感(六3)
发布时间:2023-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姜唯婷

《觅渡》观后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六(3)班  虞昕烨

前年妈妈带我参观了瞿秋白故居,今天学校又专门组织观看了《觅渡》,让我们重温历史,找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答案,让我更深一步了解了“常州三杰”。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他们为了革命奉献自己的事迹。瞿秋白被抓,此时的他患上了肺病,他开始了无尽的回忆:张太雷从小和瞿秋白为伴,两人儿时喜欢在觅渡桥上玩。瞿秋白的母亲,在他十岁时自尽了,所以瞿秋白自小发奋图强,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道路上认识了恽代英,他们一起努力,弘扬革命精神。张太雷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在上海做律师的机会,却在去广州起义的路上遇险了,恽代英则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后来被叛徒指认,最后被杀害了。瞿秋白也是宁死不屈被叛徒指认,最后被枪毙了。他们都有着勤奋求知、对党忠诚、敢于斗争、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常州三杰”一个振奋人心的词。他们牺牲在了光明来临前,但是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我们永远记得。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个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他们舍己为人,不谋私利。蒋介石打着为人民好的名义干着对他自己有利的事,让我感受到了国民党的可恶。这个鲜明的对比我见识到了共产党的骨气,五四运动、广州起义等,让我看热血沸腾,可惜的是他们最后没有看到胜利,但是就是因为有了他们以及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才有了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我喜欢瞿秋白无所畏惧、时刻为人民考虑、燃烧自己照亮别的精神。正如电影的最后一句: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觅渡,觅渡,渡何处?“觅渡”一词仿佛就是瞿秋白一生行迹的隐喻,他从少年时候就憎恶一切的社会现象,之后一生辗转苦苦寻觅,为的就是寻找通往新世界的“渡口”。“觅渡”恰是瞿秋白毕生追求理想社会和自由人生的历史注脚。瞿秋白的一生都在“觅渡”,他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从读书人到革命者,他是那个觉醒年代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探索者、实践者。“觅渡”不仅来源于瞿秋白走出觅渡桥畔,更是瞿秋白革命精神的象征,深深扎根于每一位革命者的心中。

 

指导老师:姜唯婷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