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伴我成长--五8(组稿)
发布时间:2023-04-1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董贵福

榜样的力量——周报伴我成长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五(8)王文茜

古人说:“开卷有益”,毫无疑问,优秀的书刊都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好地方。而这份《关心下一代周报》也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

有一篇《党员爸爸是我的榜样》的文章,我阅读之后很有感触。文中的爸爸曾是一名人民解放军,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孩子尊重国旗、助人为乐,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而我也有一位榜样,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董老师。董老师不仅教我们文化知识,还如同春天的雨露一般,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不久前,天气阴雨绵绵,我穿了一双雪地靴上学,哪知道雪地靴吸水,走到教室时,鞋子、袜子全都湿透了。细心的董老师发现了,担心我穿着湿鞋袜受凉不舒服,急忙打电话叫我的家长送来干净的鞋袜,我心中感动极了。诸如此类的小事还有许多,每每有学生流鼻血,董老师都会如慈祥的母亲一般去照顾他们。依我看,她就是“良师益友”中的“良师”无疑了。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使温暖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头,我暗自下决心,以后也要成为董老师这样一个温柔体贴、对他人关怀备至的人。我相信她已经在很多同学心中种下了这颗温暖的爱的的种子,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种子都会茁壮成长,成为一棵棵可以为人遮风挡雨的大树。

还有一篇文章也使我感受颇深,文章题目叫《一梭一线缂华彩》。文中讲了三位学生学缂丝的经历,其中一位名叫董婉婷的学生,让我印象最深。学缂丝十分累,可她没有放弃。“正因为难,我们才更要好好学,不能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失传!”她是这样说的。是啊,“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那些渴望的成功,都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克服困难争取的。容易走的路,往往都是下坡路;只有曲折困难的路,才能使人抵达更高的阶层。我画画时,也喜欢挑有难度的,正是因为它难,才能锻炼我,提高我的水平;而那些简单的、不需要努力就能画出来的,我练习它又有什么长进呢?只要我们拥有那行动的勇气,拥有那坚持不懈的恒心,就一定能突破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成就更优秀的自己,达到那同繁星般灿烂的胜利彼岸。

“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周报上这些人的经历中,我感受到了她们优秀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她们的故事也激励这我闯过生活中一个个难关,激励着我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周报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克服困难的力量来源。

指导老师 董贵福

 

 

学习雷锋,蔚然成风——周报伴我成长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五(8)蒋婉清

“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克己为人是模范……"想必一听到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我们就会想起雷锋。其实,我还是看了《关心下一代周边》上的一篇文章——《学习雷锋,蔚然成风》才真正的了解到雷锋叔叔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

先让我来讲讲雷锋叔叔的故事吧!雷锋叔叔钻研摸索,出节油窍门,将一辆被称为“耗油大王”的车变成了“节油标兵车”。他把自己的所有积蓄,买了车票给一位妇女和孩子,但当那位妇女问他名字,住在哪里时,他说他叫解放军,住在中国。雷锋叔叔他用那短暂的一生,帮助了无数的人。他还是位伟大的共产党员,他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我觉得雷锋叔叔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做的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平凡的,只要别人有困难,他一定会去帮助。仔细观察我们平时的生活,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雷锋”少先队员,他们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会伸出援助之手 :扬州市世双语学校,七(2)班的韩栋同学,他利用课余时间录制朗诵雷锋日记的音频,并把它送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让他们也了解雷锋,作为学习雷锋精神的素材。在周仁甫老人的影响下,韩栋也开启了追“锋”之旅,他带领同学们参观小广党性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他以朗诵视频的形式为抗疫加油……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同学们也开启了追“锋"之旅。我觉得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还有无锡市第六中学高二(13)班团支书周璐,疫情期间,她作为志愿者,要每天早上四点帮助做好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啊?每天早上四点,看到这,我震惊不已!这让我想到了疫情期间,那时不用上学,是线上教育,我一般都是九点多才起床,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不想起来了,恨不得一整天都躺床上。在家的时候也不怎么帮忙做家务,可周璐在我们正在梦乡里的时候,就早早起来帮助核酸检测人员做好准备工作。想到这,我深受感动,决定向他们学习。

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和身边的当代“雷锋”们学习,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雷锋叔叔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会一直发扬下去,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指导老师 董贵福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