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麦秆画,是如何创作出来的?4月12日,在洛阳中心小学的国学堂,一群小记者们体验了一把亲手制作麦秆画的乐趣。
活动中,学校特邀常州市新北区非遗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郭畅旭来到现场讲解,并手把手教授小记者体验创作麦秆画。
麦秆画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始于隋唐时代,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民间剪贴画的一种,它和剪纸、布贴一样,属于剪贴艺术。因麦秆本身就带有独特的光泽和质感,所以由它制作出来的图案光泽透亮、艺术感染力极强。无论是创作人物还是花鸟、动物,都有一种活灵活现、古朴自然的美感。
在了解了麦秆画的起源与发展后,小记者们还欣赏了各种主题的精美麦秆画。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展示,现场一片片赞叹声此起彼伏。小记者们了解到精美的麦秆画原来要经过24道复杂的工序才能成品。尽管创作工具用品十分简单,但制作起来并非易事,不仅需要细心,更需要足够的耐心。
郭老师叫小记者们现场体验了24道工序中最为简单的一道:解剖。小记者们小心翼翼地拿起剪刀和麦秆,将剪刀尖端轻轻地穿进麦秆,顺着麦秆切开……
“看到自己顺利剖开麦秆的那一刻,心里特别高兴。”“回家后,我要把今天看到的麦秆画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小记者们对活动赞不绝口。
洛阳中心小学也将持续推出各项精彩的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非遗文化真真切切地回归学生的生活,继而把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洛阳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摄影:蒋志芬 审稿:朱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