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有感3(沈颖)
发布时间:2023-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颖

在这本书里,韩老师借助大量一线课例分析精彩与不足阐述了自己的理念:要上一堂朴素、实在、有效的语文课。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真正拥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用语言、积累知识、习得技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打下扎实基础。这本书不仅给出如何上一堂朴素高效的语文课的建议,还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分析课例。我们听过的每一堂课、看过的每一个教学设计或课堂实录,都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重道非术”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一个语文老师的底气应该源于他丰厚的文学功底和积淀,而他的看家本领应该是辩词析句、文本解读(多元、边界)的能力。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习惯于粗线条构建课堂的基本流程,却无法深入文本,用精细的设计引领学生学习。因为他们习惯了浅思考,没有勇气沉下心去细读文本,再引导学生从言语的表层走向深层,读出原本读不出的东西,带着学生从文本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于漪老师说:“文章的个性如果不能洞悉,教课时千课一面就不足为怪了。”她在备每一篇课文时,都会独立思考,弄清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并查清时代背景、推敲词句、理清作者思路。只有吃透教材文本,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才能把沉睡的文字唤醒,让学生读懂一篇文,爱上一个词,生命为文字所润泽。郑桂华老师说:“第一次阅读应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自然阅读,然后再以语文老师的身份重新审视课文,发现和确立教学的价值点。”
   适当的信息技术能让教学更好的展开,但需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语文课需要留给学生想象空间,如果一上课就给出一个具象的陈晓旭,那么学生眼中可能就只有一个林妹妹,这是很遗憾的事。语文课还需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痕迹,板书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理清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