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6 张春琴《家乡的习俗》
发布时间:2023-03-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宋瑜

  打糍粑,是贵州人们在过年时必须举行的活动。糍粑寓意团圆甜蜜,象征家庭和睦。

  在大年前一天,我们会将糯米用水泡一晚上,到了大年,便将那洁白饱满的糯米放到蒸子(像蒸笼一样,比较大)里蒸熟。蒸熟后一股清香味瞬间散开来,充满了整个屋子。再把糯米倒入石舀里,便可开始打糍粑了。

  “打糍粑喽”弟弟妹妹们围着大人们叫着。村里的叔叔伯伯轮流举着大木锤,你一下,我一下地砸向石舀里的糯米。被换下来的叔叔伯伯一个个脸涨得通红,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下来。不久后,糍粑打好了,打好的糍粑像一个大团子,还是热乎的。

  妈妈从洁白的“大团子”上揪了几个“小团子”分给弟弟妹妹们,弟弟捏了捏一个小拳头大的“小团子”:“嘿,还啷个(那么)软!”说罢,他便将糯米团一整个塞进嘴里,没嚼几下,便被糍粑粘住了牙,跑到叔叔面前指了指嘴,“啊啊唔唔”地求救,大家见他这样,都笑了,爷爷笑得眼睛几乎都睁不开了。

  笑着笑着,太阳落到西边,将天空染成橘黄色,把云朵披上金纱,把夕阳洒向这充满笑声的村庄。

  吃完团圆饭,大人们打开电视,看着春晚,吃着糍粑,聊着家常;我们则拿上几个砂糖橘,到外面去放烟花。

  家乡的春节习俗真是太有趣了。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