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燕子》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练习说话。一个平时十分调皮的学生举起了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叫他,心想可能就是捣乱的,但他依旧高举着手,最终我还是动摇了。叫了他的名字,其他同学听到后似乎都有些诧异,他居然会举手回答问题,突然间所有人的目光就聚集在这个同学身上。这个同学站起来,声音不大,但居然说的很流利,而且想象力丰富,说得十分精彩。我有点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惊喜的同时带头让大家为他鼓掌。这时我看到,这个平时调皮的、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眼睛里写满了喜悦,脸上也增添了几分自信。如果在那个时候,我只是选择无视那双手,我不会听到那个精彩的答案,也许也不再会看到那双小手举起,他会更加的不用心、不自信。
班上还有一个叫徐婉鈊的小女孩,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做作业也是拖拖拉拉的。这些表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上课,她读的句子很响亮、很优美,我当即表扬:你读得真棒!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并奖给她一张小贴纸。这时,这孩子的脸上喜形于色,想欢呼雀跃又忍住了没有出声,不过坐下时坐的笔挺,一点儿没有平时懒散的样子。此后,我发现徐婉鈊在课堂上眼睛更有神了,坐姿也慢慢端正起来,作业中的书写也工整了许多。孩子的妈妈也跟我联系说孩子懂事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强了。看到徐婉鈊一天天的提高,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刻板印象,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机会,不论对错,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很大的一次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