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浅谈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方法(沈颖)
发布时间:2023-01-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颖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孩子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可能出现偏差,平时和家长也进行过多次沟通,对孩子也是百般提醒监督,不过成效不够显著。这往往是我们可能没有找对方法,经过学习,我了解到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老师或者是家长看到习惯背后潜藏的东西,是需要我们和孩子共同努力,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将学习成果分享如下:

一、善用正强化理论

我们可以在孩子表现出好习惯的时候给予一些物质和精神奖励,父母对孩子要提供恰当的鼓励和表扬。

二、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作为老师抑或是家长,要善于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并让孩子注意到,我们也要保持这样的榜样让孩子进行强化记忆,这样孩子会尽力模仿,慢慢内化成自己主动性的一部分,这样习惯就基本形成。

三、向孩子表达明确的期待

在习惯养成方面,孩子需要明确而积极的期待和具体的指导。通过我们积极指导会让孩子具体而清晰地去发展自我引导的行为,孩子得到了我们的心理暗示,比如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眼神和关爱的行为等,就更容易做到我们期待的好行为。

四、使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在遇到困难时,孩子有可能退缩或放弃,有可能刚刚养成的习惯没办法坚持下去。这个时候我们温柔坚定的态度能够非常有效推动孩子坚持好的行为。

温柔:是指当孩子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想法,在面对他们不愿意的情绪时候可以保持情绪稳定,不发脾气不爆炸。

坚定:是指孩子即使有情绪,闹小情绪,我们也可以坚持原则,推动孩子去做去行动。

五、先满足孩子的需要再塑造孩子的行为

我们可以在孩子表现出一些看似不良的动机或者行为时,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被尊重、被肯定、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孩子的行为需要经过不断重复才能形成习惯,而习惯来源于观察、模仿和学习重要他人的行为,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期望指引者他们,同时也要注意到习惯背后孩子的心里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