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陈翠华)
发布时间:2023-01-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翠华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充分地留给学生语文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听、说、读、演等活动中主动地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和创造性地使用运用。”《狐假虎威》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孩子们对于故事中的动物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通过演一演,了解角色的性格,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演一演,区分多音字用法。

教学片断:

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教学生字

师:这句话看着很简单,但里面有三个生字,第一个是——?(转)

师:转在这里是第四声,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转给老师看看(生表演)。

师:小朋友们发现没有,当你的眼睛在骨碌碌转的时候,你的眼珠子是围绕一个中心在移动。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围绕一个点在移动的?

1:风车

2:摩天轮

3:电风扇

师:你在阅读中还碰到哪些读转的词语呢?

生:转动、转笔刀

师:看老师在干什么(师原地转圈)?

生:转圈

师:所以,围绕一个中心移动我们就叫转。

师:它还有个读音读(zhuǎn),什么时候用转?

生:转弯、转向

师:表示方向改变的时候读转zhuǎn。看,老师在干什么?(师演示转头,转身)老师头的方向改变了,就是转头。改变身子的方向就叫转身

所以,当这个字读转的时候,表示围绕一个中心运动,当它读(zhuǎn)时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齐读多音字转的组词)

 

反思:多音字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从整个小学来看,要求认识3000左右的常用字,在这3000多字中,大部分多音字都出现了,而低年级识字居多,出现的多音字也多。可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多音字的运用误区很多。

绝大多数多音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字义,在具体的词汇中只能使用一种意义,这类多音字就是“多音多义字”。分辨这类多音字的最好办法就是掌握音和义的对应关系,从而据义定音。而本课的多音字“转”就是一个典型的多音多义字,但这个多音字还是比较常用的,平时孩子们口头表达中也会经常说到。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这个多音字的用法,理解每个读音的意思,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演一演,老师也演一演,通过具体的动作演示让孩子们区分两个读音的含义。

 

 

二、演一演,指导有感情朗读。

 

教学片断: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听了她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老虎?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凶猛
师:你从哪个词,能看出这只老虎特别凶猛呢?

生:扑

师:(板贴:扑)你能做做扑的动作吗?

生在座位上演一演

师点评:还不够凶猛,哪只老虎再来扑一扑。
师:狐狸看了以后,心里怎么样?

生:狐狸很害怕。

师:快找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狐狸的害怕?

生:窜

师:(板贴:窜)那窜是什么意思呢?

生:飞快地跑。

师:谁来演一演这只害怕的狐狸?指名演。

 

反思:

儿童是天生的演员,尤其是低学段的孩子。《狐假虎威》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动物都让孩子们十分着迷,课堂中让孩子们演一演,孩子们兴致都很高,通过演一演,孩子们能够抓住关键字,体会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动物的鲜明个性。有了这样的理解,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关注到关键字,就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达到绘声绘色地朗读效果。

 

“演一演”能通过“体验”的形式帮助儿童发展认知水平,同时也使教学方法活泼多样,对稳定儿童注意力有益。“演一演”能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为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