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顾名思义,是把学生从课前状态引导进入上课状态。导入环节有史以来都很受重视。
《精彩课堂你做主》中写道:“教学理论认为,导入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整篇文章的兴趣和态度。好的新课导人环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创设生动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材的内容、体裁、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特点、重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设计新颖而别致的导人环节,就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人新课的天地,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书中还提到: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各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又起到很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投人真情,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导入,尤其是学生的情感导入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在《我要的是葫芦》的这一堂课的导入部分,我用看图猜词的游戏引出了“葫芦”一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了解了字形后,再对字音进行教学。
“葫芦”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针对这样不太熟悉的事物,单单出示图片是比较枯燥的,此时我问学生:“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葫芦?葫芦有什么用?”一下子把“葫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拉近了学生与本课的线索“葫芦”的距离,“葫芦”二字也就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时就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