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欲晓之以理,先动人以情。”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同时也说明情感与教育有密切的联系。老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愿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教诲。
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做老师难免会受到学生的挑战,肯定有发火发怒,脾气变得暴躁的时候。但事后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对工作有损无益,还有损于教育工作者的形象,甚至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待学习和行为方面较差的学生,我们有时会用思维定势来判断和处理问题。
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语文课下课时间,我听到教室后面传来嘈杂的声音,有同学急急忙忙来和我说汪宇与一位同学差点发生肢体冲突,我迅速赶到教室后面,直接先批评起了他:”你平时上课不认真,喜欢乱动,现在还想要打架!”他想争辩什么,我没有给他机会。后来,从与他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是那一位同学乱扔垃圾,汪宇让他捡起来,那位同学却说汪宇多管闲事,还骂人,所以才差点产生了冲突。这件事不是汪宇引起的,他是在保护班级环境,可我刚才却不分青红皂白先批评了他。我马上在班级向汪宇同学道歉,说清事情真相,并且表扬了他。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感动之余还能帮我反思和进步。
作为教师应该要“急事缓办,缓事急办”。忙中出错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知错就改,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心发现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不断成长。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理解他们,才能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收获更多的成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