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个小八路》有感——六10吴依萱
发布时间:2022-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丽红

读红色故事 做红色新人

——读《两个小八路》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六(10) 吴依萱

暑假的一天,我走进书店,《两个小八路》这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这两个小八路又是谁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独立三团13岁的小通讯员孙大兴在一次部队转移的路上,一不小心从山上滑下来,腿部受伤了,,组织决定让小卫生员武建华留下来照顾他,他们分别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下来,并协助作战。

一次,鬼子缺粮食,让伪军去抢粮,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运走,这对我军作战是非常不利的。孙大兴和武建华为了不让鬼子得逞,便商量好一起去火烧粮食。他们趁夜色翻进了囤粮的院子,看见伪军有的在打牌赌钱,有的在呼呼大睡,只有旁边一盏马灯被风吹得呼呼乱摇。孙大兴灵机一动,掏出弹弓,灯灭了。孙大兴和武建华见机,麻利地往粮食包上洒上麻油,迅速地点燃了一根火柴。

烧粮事件后,鬼子们又让伪军建造一座碉堡,伪军便逼迫百姓八天之内建好碉堡。碉堡建好的那天晚上,靳大爷、孙大兴和武建华就决定去炸掉它。武建华打扮成小孩在地上玩鞭炮,孙大兴借机溜进去把地雷和炸药包放入碉堡,点燃了导火线,只听“轰”的一声,碉堡已经成了一堆废墟,上面还贴着一张纸,写着:上次烧粮,今天炸堡,再不悔悟,狗命难逃。署名四区中队。                            

故事的最后,孙大兴把鬼子皇军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发现上当了,打死了孙大兴,但鬼子最后都被八路军歼灭了。武建华和更多的人接过了孙大兴的枪,继续革命。

我静静地看完了这本书,但内心却澎湃了。故事中的两个少年年仅十来岁,他们生活在艰苦的岁月里,但他们乐观向上、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少先队员们学习。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先辈们开创的,今天我们踏着红色足迹,传承红色文化,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我们,也要接过他们的“枪”,继续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