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来岁时,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有着满腔热血,都有个“支教梦”,幻想中的山村学校远离尘嚣、孩子天真淳朴,幻想中自己几十天的支教可能给山区孩子带来巨大的改变,总之,一切都很理想化。
我有个曾经的大学同学,现在也是教师,她在这个暑假独自前往云南某个偏远山区支教了。她会定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支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我很乐意看,她的拍摄方式和叙事方法让我看到了支教最真实的模样。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从她拍摄的照片视频中,那里的天空真的很蓝,自然环境几乎没有受到污染,但同时也说明这边的现代化程度很低。在这里,手机信号是需要爬到某个墙头上才能搜到,支教老师们每天备课要用到网络时,就得轮流爬到墙上下载资源,非常不容易。
再谈到用餐问题,那里的硬件设施根本无法提供一个专门的食堂,支教老师们需要在一个木质结构的简易棚里做饭吃,土灶台、门板搭的操作台、豁口的碗......但看得出已经是当地村民们用心准备的了。除此之外,村民们每天会送一些食材过来,大部分时候是各种自家种的蔬果,若有一些鸡蛋鸭蛋,已经算是丰盛,谁家能送些腊肉来,那准是难得的好菜了。做饭的木柴要是用完了,孩子们会带着支教老师上山捡枯树枝......
我对她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这个机会是她争取而来,支教过程中再艰难的处境在她看来都是一次珍贵的人生体验。扪心自问,如果这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会下决心去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