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校长说:我想好的教育一定是有国家情怀、人类使命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将体现国家意志的育人目标、课程方案在校园里实现出来,呈现出来,变成生动的教育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应该有少年壮志,有天下豪情,有责任担当,有问题解决,不能只是为了分数而“死揪”,为了升学而苦拼。
而最近佩洛西访台一事也出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还有不久前轰动一时的“南京夏日祭”事件,这些新闻可不是饭后谈资而已,涉及到了国家统一和国家荣辱,我在关注新闻的同时,也在思考:当代小学生的视角里,是怎么看待这类事件的呢?
我们班的学生们有一个群,平时用来讨论作业,周末、节假日偶尔会闲聊,他们把我拉了进去。我一般不干涉他们闲聊,有时间会饶有兴致地看看他们在聊些什么。我惊奇地发现,他们还是对时事有些了解的,且大多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等获取相关信息。
就拿“佩洛西访台”这一新闻事件来说,他们倒也互相分享了几条短视频和网友恶搞P图,从讨论的内容来看,孩子们对此事的态度还是比较一致的,都知道这是干涉祖国统一的,看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很大。但他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也很表层:知道佩洛西是个可恶的老太婆,却不知道她到底何许人也。
如果孩子们根本没有了解清楚这件事,那他们的愤怒情绪大部分只来自于舆论的煽动,恐怕上升不到家国情怀。如果这件事并非发生在暑假,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拓展开来,作为一个发散点来给孩子们简单捋一捋“台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