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没有抽象的孩子(庄洁)
发布时间:2022-07-2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庄洁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著名的教育家,闲暇时,读了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受益匪浅。他懂得儿童的心,能用自己读满腔热血浇灌孩子的心灵。

《给教师的建议》中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常有成绩不好落后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还会遇到不可救药的落后生,教师对他已经不抱希望了?”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得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在教育中,我们常常说要因材施教,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呢?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没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机械得去学习知识,也没有统一的方式使得所有学生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不需要任何帮助就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另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通过勤奋学习来克服困难;但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困难,在教室里通常是教师忽视的存在,当教师一次又一次“视而不见”后,这些学生就会在学习上越来越“无可救药”。他们真的“无可救药”吗?学生再幼稚再淘气,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小张就是一个淘气幼稚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对学习完全提不起任何兴趣,他在课堂上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对于这种缺少关爱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时时关注、关爱,平时上课时,我总会走到他附近,看看他有什么困难,给他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他的进步可能很小,但是总能让他有所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没有抽象的孩子,也没有固定的成功,说不定你现在给这些孩子的关注,会让他在不一样的地方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