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美文>>文章正文
遇到爱撒谎的学生,怎么办?(朱云)
发布时间:2022-07-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云

前两年,班里有个爱撒谎的学生小宁明明没写作业说忘带了早晨起床晚了却谎称车坏了;更有甚者学校退费70元她却只给家长50元,20元的差额就“私吞”了……她的谎言能汇编成一本集子,即使对质时仍面不改色。

有次考试,小宁作弊且百般抵赖直到我拿出一张空白试卷让她重新做‚她才承认。我问她为什么犯了错还这么顽固她说:“如果我承认了您会放过我吗?”这句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啊我会放过她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件事令我深思,是否我们平时过多地使用惩罚令犯错的学生望而生畏以致他们为了自保而负隅顽抗?是否没有为学生改正错误创造恰当的机会,以致他们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是否太在意学生的顽固、欺骗甚至愚弄以致怒火淹没了教育的初衷?

之后,我想起上学时老师给我们教过的一个故事:有位学生遇到一件事,很是纠结。老师指着自己的衣服对他说:“这泥巴是今早过马路时溅上的。如果我当时立即抹去,一定会搞得一团糟。所以,我把衣服挂到一边,先干别的事,等泥巴晾干了,轻轻掸几下就没事了。”

“等泥巴晾干了再处理它”,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生说谎,其实也是她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历练,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心理学上说,撒谎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有外显的行为表现。从撒谎的形成过程来看通常要经历三个时期起初,学生都知道撒谎是一种欺骗行为只是在某种偏态的主观意念与客观道德标准产生冲突后一念之差说了谎这时人往往会脸红心跳加速说话结巴不敢正视别人手足无措等接着,经过数月乃至更长时间的频繁撒谎“熟能生巧”这时为撒谎而心理“斗争”的时长大大缩短但由于“良心未泯”仍然会产生内疚心理有的学生经过教育会悔改并承诺“下不为例”。最后,撒谎成恶习以撒谎获利以撒谎为乐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撒谎不是一天养成的都是在一开始没有充分认识到撒谎的危害才导致侥幸心理的不断强化。对此,我们有必要“小题大做”举一反三引为教训产生“即刻效应”才能让学生“永生难忘”。二是“抓早”在学生撒谎的早期就进行干预把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通常我会设计情境让学生自我体验用游戏、小品、情景剧等形式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辩论、倾听、体验同伴之间互相感染、启发在群体传感中获得感悟、反思与内化。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直抵内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