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徐晓琳)
发布时间:2022-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晓琳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 ”,但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却是十分的不易,需要每一个学龄段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最初走上工作岗位时,偶尔听到前辈在办公室里说“我尽力了”“再也不管他了”时我还不是特别理解。但是当工作两年后,和一些很难改变的问题学生接触过后,想尽办法却毫无作用后,我想我终于明白了前辈们的无力感从何而来,甚至自己也无数次地产生过想要放弃某某,再也不管他了的想法。但是,真的能那样做吗,显然不能。我的前辈们显然也没有。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学生讨厌老师,老师厌恶甚至想要放弃学生这种矛盾冲突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建议是“真正的教育者……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用心灵来认识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我想简单点来说,就是能换位思考。不能换位思考,和学生的思想处在同一个频道上,自然会产生隔阂,自然也便不能亲近。弄丢学生的信任可能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语气,但想要重新获取学生的信任却要困难许多。要想做到能够和学生换位思考,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但常常不得要领,所以成绩也不是很稳定。一次单元练习过后,他声音很轻的问我:“老师,我考不好怎么办。”我没有一味地刻板教条的让他努力,而是试着和他一起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越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实越在意老师的评价。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向我们描绘了很多,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学习更多的教育实践去充实自己。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