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小高学部六年级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本学期高学部开展了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旨意在为了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5月11日,洛阳中心小学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开展了以“聚焦文本表达,提升阅读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共同聆听沈华芳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第一课时,她为教师们示范了怎样将识字教学与解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高效地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语文第一课时,她们常常以识字、解词,了解文章内容为主要目标。这节课沈华芳老师也不例外。
她以识字与读文为主要目标,以理解词语为主线,贯穿着识字,读文,了解主要内容,明确文章体裁,使识字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更主要的是她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1、在理解“司空见惯”-词时,她设计了一个问题“司空"是什么意思?竟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它的含义,于是她借助这个问题讲述了其背后的典故,学生方恍然大悟“司空“竟是古时候的一一个官名。在探究中他们又学到了理解成语的方法,即了解成语的出处,演变过程和现在意思等等。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会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在理解"追根求源”时,她以生字“械”“域”“玫”为媒介一边探寻这些字的演变过程,造字特点,-边理解"追根求源”的含义,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意,还学会种做事方法,做事态度一追根求源 ,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另外她还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学习态度的重要,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2、学习“见微知著”一词时,她让学生用书中的话来解释这个词语,-来使这个深奥的词语变得通俗易懂,二来也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为读文做好铺垫,尤其是后来她让学生通过了解“三个故事中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来理解见微知著的内涵时,又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这堂课的教学虽然以识字解词为主,但她不忘与读紧密结合,不说理解词语时她结合文本完成教学,单说读出词意这一方法既理解了词语 ,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在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在理解了词语后,她又要求学生带着理解和感受再读词语,这时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了,再读课文时,有了对词语的语感,课文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如果她们坚持这样的训练,从细节上下功夫,从基础抓起,无论是字词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无论是理解词语还是朗读文章,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课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大家进行了线上研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并针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很好的小结。
(洛小高学部通讯组 撰稿:吉红英 摄影:徐丽红 孙薇 审核:沈芳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