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十章提到了时间从哪里来?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只有24小时,除了夜晚的时间,我们要睡觉,白天要连续十个小时左右的上班,还要干家务,带孩子,这样算下来,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没有了。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边角料的时间和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用来读书。
准备一节公开课,我们需要准备的素材有很多。有一位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质量很高的公开课,别人问他准备了多长时间,他说为了这节课准备了一辈子,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的准备是15分钟。像这样的老师,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时间,谈到每一次的准备,他们都会说用终生来备这节课的。确实身边有很多老教师,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书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作为教师,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需要多读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通过读书来改善自己的专业结构。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朱永新老师也说过一个老师的专业,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作为青年教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为自己“打底子”。
利用每天碎片化的时间,哪怕十分钟,二十分钟,我们总会抽出时间来,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爱读书的老师,相信爱读书多读书的老师,能带给孩子们更多,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