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的重要性
摘抄:1.教幼儿园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比早认字更重要。
2.整理的习惯,第一个就是培养分类意识,而分类意识背后一定会引发一个关于标准的讨论,分类就有标准。
第二个是效率性增强,如果成天丢三落四找东西,那就没效率。
第三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知识量骤增的时代,知道“知识是什么”不是第一位,知道“只是在哪里”更重要,深层关注的是一种知识管理的能力。
反思:
我一直教一二年级,我发现不会“整理”的孩子学习方面也比较弱,首先他的学习效率低。同样的学习任务,会整理的孩子会有条不紊地拿出作业本和文具,而不会整理的孩子有可能会把书包翻个底朝天,好不容易找出来的作业本可能因为随便乱塞变得破损不全了,文具更有可能是找不到了。找东西会消耗掉孩子更多的时间,他的学习效率自然比较低。其次,不会“整理”的孩子学习态度也比较散漫,东西乱放,什么都无所谓,他也不可能用严谨地态度对待学习。
学会“整理”其实非常重要,一年级开学的前一周老师也会把重点放在教孩子整理书包和文具上,教孩子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何摆放书本,如何收拾书本。这种训练只有在日复一日地强化中才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好习惯,如果后期老师不关注,很多孩子又会回到乱七八糟的状态。虽然刚开始要消耗掉老师很多的精力,但如果培养好了,能减轻教师后期的教学负担。学生在学习“整理”的过程中提高了效率,也改善了学习态度,他的这种“整理”的思维方式也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一个良性的循环就开始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年级开始就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树立好的班风学风。也许我在追求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本末倒置”了,一二年级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真正需要的好的教育应该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积累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