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在孩子的后面》一书中,令我久久深思的,当属《深入寂寞》这一篇文章。文章中的男孩是寂寞的,他收养流浪狗,有事也许说给这些小动物们听。后来遇到了作者,又时时刻刻跟在老师后面,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他听。孩子们往往对于老师有着敬畏之心,很多时候甚至不敢问问题,那么文中的男孩为什么反而喜欢向老师倾诉呢?还是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文中的男孩由于父母离异成为了单亲家庭,生活中很少有家长的陪伴,更不用说是花时间去和他进行沟通。在他的家长看来,听一个孩子胡言乱语是在浪费时间,但缺少倾听的孩子又怎么会快乐呢?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孩子,有的品学兼优,有的行为怪异,有的存在不同的问题。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往往会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可是却忽视了这可能有他成长环境各种各样的因素。在我们的班级里,也不乏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试问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是否了解呢?只有孩子犯了错,我们需要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往往才会发现这个孩子居然是单亲家庭。而在平时,在家里可能缺少交流和陪伴的孩子,到了学校,说给同龄人听,不知是否能帮助他,可要说给老师听又没有勇气。想到这儿,我不禁感叹,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在书中,蔡老师和我们同样的身份,但是她却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的,这使我感受到了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孩子启蒙路上的引导者之一,应该在他们成长道路中起到作用。孩子们所需要的其实都很简单,但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对于不同的孩子要给予相同的耐心,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爱,走在孩子后面,细细地观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才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