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活动(理论学习、实践反思)
发布时间:2022-01-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丹萍

    一、理论学习

    朱丹萍老师分享文章《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根据知识点将一个单元分解成若干课时逐一教学,编排体系有逻辑,每课时的知识点很清晰,但是教学过程显得单薄。大单元教学不仅要基于传统的教学单元,更要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整体设计,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与方法体系,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浸润式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关联性、非均衡性、生长性。

我们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整合相关资源,调整设计单元课时,呈现不同的课堂类型,一般有:常规性层序课型,以《千克和克》这一单元为例;专题式探究课型,以《元、角、分》这一单元为例;体系化联通课型,以《圆》这一单元为例;结构化模型课型,以《运算律》这一单元为例。

二、实践心得分享

朱丹萍老师:这两个单元教学目标之一为:掌握数的组成(数的分与合),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从初步走向深入,加减法的计算。我们以教材为载体,“对标”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内容,整体地、系统地调整或重组教材中的内容,将数的组成、加减法的认识与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有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熟练掌握加减法。

邵凌琰老师: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先集中学习数的组成(2~10的分与合),因数量多,学生记忆存在很大困难,但如果掌握不扎实,直接影响后续加减法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我觉得将第七、八单元调整、重组后,大大减轻了学生记忆的压力,将这两部分掌握得比较扎实。

刘希老师:调整后学生结合分与合,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了,加法是“合”的运算,减法是“分”的运算。

潘立飞老师:学生学习分与合后,马上进行相应的加减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运用分与合来计算相应的加减法,学生既巩固了分与合,又对加减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马丽红老师:下次我们还可以尝试把相应的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加减法放在一起教学,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并帮助学生提炼出这一部分学习的结构化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方法的迁移。

毛和璐老师:虽然我是第一次教一年级数学,但这样调整、重组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感受到了分与合可以帮助口算加减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