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与10以内的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一数上)
一、单元学习目标
1.目标确定
(1)单元内容整体分析
第七单元《分与合》建立在“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是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的一个单元。”通过经历分与合的过程,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主动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提供支持,还是提高10以内加、减法运算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今后认识20以内的数、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等都会用到“分”与“合”的思想。“分”与“合”不仅是一种操作,一种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建立在“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加法渗透了“合”的思想,减法渗透了“分”的思想,计算加减法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想数的分与合。这两单元学习内容,不仅知识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思想上也是一致的。
(2)单元内容学情分析
从以往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集中学习2~10的分与合,由于分与合的个数较多,学生记忆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8、9、10的分与合很容易混淆,掌握不扎实;计算加减法时,也不能主动地用上分与合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来看,虽然对加、减法有了一些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如果把这两个单元进行调整、重组,学生在利用数的分与合计算加减法的时候,不仅巩固了分与合,还能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更对加减法含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2.学习目标
①通过实物操作活动,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②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进一步体验分与合的思想,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③在探索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④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单元学习活动
单元学习规划设计
单元主题 | 课时 | 单元学习安排 | 侧重点 |
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法 | 第1课时 | 2~5的分与合 |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
第2课时 | 加法的含义,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 结合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从“合”的角度推算得数 | |
第3课时 | 减法的含义,相应的减法 | 结合情境理解减法的含义,从“分”的角度推算得数 | |
第4课时 | 有关0的加、减法 | 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并从“分”与“合”的角度正确计算 | |
第5课时 | 练习 | ||
第6课时 | 6、7的分与合 | 体会“有序” | |
第7课时 | 得数是6、7的加法 用括线和?表示的加法问题 | 从“合”的角度理解一图两式,并正确计算 | |
第8课时 | 相应的减法 用括线和?表示的减法问题 | 从“分”的角度理解一图两式,并正确计算 | |
第9课时 | 练习 | ||
第10课时 | 8的分与合 | 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 | |
第11课时 |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一图四式,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 |
第12课时 | 9的分与合 | 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 | |
第13课时 |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一图四式,加深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 |
第14课时 | 练习 | ||
第15课时 | 10的分与合 | 学生独立进行探索 | |
第16课时 |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加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 | |
第17课时 | 加法中的未知数 | 巩固分与合、加减法的计算 | |
第18课时 | 练习 | ||
第19课时 | 连加、连减 |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深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 |
第20课时 | 加减混合 |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深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 |
第21课时 | 练习 | ||
第22课时 | 复习整理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 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深刻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