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教育故事中的智慧》一书中读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
一次,李老师在校园巡逻时,正好碰见了小Y在学校围墙边接过小卖部老板递过来的黑色塑料袋。通过检查,这个袋子里装的除了口香糖、棒棒糖等零食,还有一包香烟。女生小Y拼命狡辩,可那纤细的手上沾满了烟味。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小Y仍然毫无悔改之意,让李老师怒不可遏。可李老师没有对小Y大声批评、训斥,也没有简单粗暴地让她在年级大会上公开检讨,更没有因此根据校规给予小Y处分,而是在怒火中烧时把小Y送去心理辅导老师那沟通,自己找个地方让心情平静下来。在一番冷静后,李老师再次找到小Y,设身处地地为她分析抽烟会带来的后果,提出帮助小Y戒烟的办法。就这样,小Y渐渐戒掉了香烟,还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尊敬老师。
在学生犯错时,李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怒火中烧时不要一味地批评、训斥学生,发泄心中的愤怒,找一个地方让自己先平静。等情绪稳定后再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进一步来解决问题。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稚嫩的孩子,他们总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犯下各式各样的错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何“听唱新翻杨柳枝?只有莫奏前朝曲”。改变一味指责的状态,用耐心疏导或者真情感化,才能让孩子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