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加第七次送培活动的一些感悟。本次活动的两节课都别开生面,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节是三年级的《认识分数》,这节课我本学期教过,听了恽老师的课,又给了我新的启示。
首先,认识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恽老师整节课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课一开始创设西天取经的情境,创造性地提出猪八戒分饼的事件,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而然引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恽老师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分数。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也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经验。其次,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恽老师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将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尝试去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将抽象的分数形象化,这样就又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折一折中恽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自己创造分数,用不同的方法去折,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对分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第三,在时间分配上,恽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在解释分数的意义上,而这也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纵观整节课,恽老师既有共同交流的环节,又有独立完成的环节,它们都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目标而设置,效果十分显著,同时也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第二节课是朱老师执教的《钉字板上的多边形》,这是一节活动课。朱老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从猜想、验证到得出结论的探索过程,从简单的图形内钉子数为1枚出发,结合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探究图形面积与边上钉子数的关系。有了初步结论后,再考虑2枚3枚4枚,一直到a枚,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回过头去让学生解决一开始出示的复杂多边形的面积,有始有终,前后呼应。 朱老师上课温柔亲切,语言简洁明快,思维清晰,让人听了如沐春风。我个人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猜想很重要,能猜到图形面积与边上钉子数有关有点困难,要想猜到跟图形内钉子数有关那就更难了,所以听完后我一直有个疑问,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正确的猜想该怎么引导呢?我觉得这方面的问题我还可以继续思考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