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做老师》读书笔记3
今天读到《培养学生的效率感》这一篇章,深有感触。
在日常在教学中,我们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一篇作文写了一两周还没写完;有的同学一节自习课什么都想做,但是主意都还没拿定,下课铃响了;有的同学一直埋头在书堆里,成绩却不好。这就是魏老师口中的学生效率感差的典型例子。
魏老师有这样一个公式:效率=(劳动量+无效劳动量)/时间。他让我明白在平时训练学生的高效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减少犹豫的时间,明确任务。2、持之以恒,形成习惯。3、利用生物钟规律。
其实,学生每天有不少时间是属于自己支配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就是过于犹豫。打个比方,有时我会专门留一节课让学生自行完成作业,但是一节课结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完成,这就是学习效率不高。当时我还挺纳闷,留给学生的时间够多了,怎么回回效率都那么慢?后来我观察到,有的同学看似很认真地在写作业,其实心思压根没在学习上,写一会发一会呆,效率自然就慢了。还有的性子比较着急,如果同时有好几样作业,这个时候他就缺少规划了,一会改改家作、一会抄抄默写,最终的结果是一样作业都没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好的方法,只能一催再催,结果却不尽人意,唯有叹气。但魏老师的一个方法警醒了我,他建议学生每节课拿出百分之二三的时间,规定这段的时间共几项,哪个为主,哪个为次,然后排上队,再依次完成,这样效率就比平常提高了好几倍。
除了规划好时间,当然还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的事既不会犹豫,也最少拖拉。在这点上,我做的还不够到位,还得慢慢培养孩子们的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