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沟通的智慧》读后感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不难发现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作为服从者,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影响极大,连家长都说孩子平时非常听老师的话,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但随着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师生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开始大力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不平等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
以我为例,在上语文课时,习惯性站在讲台上,不爱四处巡视,面对他们也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这就给孩子一种居高临下、老师过于严肃的感觉,因此在遇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一些学生由于害怕,即使答案了然于心,也不敢举手回答,生怕教师会批评自己。最后又有多少学生掌握了知识也就不得而知,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杜威说过:“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面前上课,而应站在学生后面。”老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如何能与学生亲近、交流呢?所以之后的语文课上,我不再是以讲台为主,而是走下位置,走近学生,遇到小组讨论时还会低头倾听他们的想法,亦或者心平气和地进行指导,而后举手的学生明显增多,这说明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倾听指导的行为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让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树立了信心。
当然教师不仅仅是要走下讲台,更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交流和活动。一位平易近人的教师往往比严肃的教师更受欢迎,面对和蔼可亲的教师,师生间的沟通会更加和谐,学生也就变得“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