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澎老师在《好的教育》一书中写道:语文课应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培养有终身阅读习惯的阅读者。但是现实是,除了语文教材,又有多少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从社会层面看,家庭中的阅读消费占比很小,也就是阅读在国民精神生活中被边缘化,纸质文本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没有阅读的人将会缺少精神支撑。
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品级,要从改变民族阅读习惯开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要从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开始。首先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亲近文本的阅读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
从一年级开始,我每天都会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扩展阅读上的知识是课本的延伸,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是较好的阅读选择。而在教室后面每个班级都设置了一个书柜,摆上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定期更换。上二年级后,学校每周都让学生自行去爱心书屋借阅图书,我发现学生借阅图书很积极,平时有空也会自觉拿出图书来阅读。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阅读范围也会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