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育》读后感-怎样说,学生才会听
当教师的,绝大多数都会遇到以下这种情况。上课铃响后,当你兴致盎然的走进班级,却发现依然有人在做上节课的事情或者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制止,或者有的老师会置之不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多数情况下,教师们采取的措施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那些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责备
告诉过你多少次,上课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不要等到铃声响后再匆匆忙忙,你怎么总是这样,我说的话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2. 威胁
以后再让我发现类似的事情,你就不要再上我的课了!
3. 命令
这些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赶紧收起来!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当时坐在位子上的是你,老师跟你说着同样的话,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会欣然接受吗?如果不能,那么老师应该怎么说学生才会听呢?也就是说,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既能让学生听的进去,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答案是肯定的。
我想到了这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提示
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当在维持班级秩序的同时,轻轻的走到学生桌前,以轻轻敲打桌子的方式提醒学生;或者俯下身子,小声的提醒学生没有做完的事情可以等到课间的时候再去做。这样做的话,学生就不会觉得被批评,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默默的建立起了一种互相信任的感觉。
2. 描述
教师可以用正常语气去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但不要用针对某一学生的语言,教师可以面对全体同学说:“此刻,我发现有些同学,他们的节奏与其他人不一致,在做着一些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这些不攻击学生的语言,他们是能够接受的。
也许会有人认为,教师使用这些技巧,学生就愿意听你的话了吗?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应于所有的孩子的,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有效的,只有当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时,学生才愿意去改变,学生才愿意去听你的话,教育才会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