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的文体意识不足,但凡考虑到文体都是为了应对面试,所以在教学中没有发挥文体意识的作用,比如教散文时,没有尽可能的传播美的感受;教诗歌时,没能最大程度引导对诗韵的品味。
什么是“文体”?具体地说,文体就是对文章和文学作品样式的总称。无论是文章还是文学作品,内容不同,形式上就会有不同的体式。而将众多文章作品按其性质特征是否相近归成若干大类,就成了“文体”。人们都懂得“量体裁衣”,文章或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必须“即体成势”。
文体与语体,有着密切关系。如记叙文采用的记叙语体,要求准确、具体、清晰、有序,必须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有条理的说清楚。议论文属议论语体,强调严密的逻辑性、思辨性和说服力。说明文常用科技语体,对语言的准确、清晰、简洁要求很高,务求“说”之确实能“明”。
文体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呢?“文体有别,教法各异”。比如郑振铎先生的《燕子》,课文借燕子抒发对春天、对大自然由衷的赞美,文学色彩很浓,不能把重点放在介绍燕子的形貌特征、生活习性上。
文体与作文指导,对文体的认知不仅关乎阅读,也关乎习作。阅读教学有强烈的文体意识,能多方面渗透,使学生充分感知文体特点和写作规律,悟到一些写作技巧,把不同社裁的习作写好。如教学《日记两则》,课文就是两则小学生日记,课后学习提示要求引导学生“从今天起开始写日记”。这就必须结合课文阅读让学生了解日记的格式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