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结题活动在林南小学举行。来自武进区、经开区的21个课题组参与结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刘雍潜副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赵壁如副秘书长、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指导委员会徐晓梅主任、常州教师发展学院戴晓娥副院长、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薛新洪副局长、武进教师发展中心贺曙明副主任、宋惠平老师等参加了活动,并担当现场评审。
本次结题活动,共进行2项议程。首先进行了大会集中,邵瑜校长代表本次活动承办方,向与会人员追溯了林南小学的办学渊源,阐述了“养根育林,让每一颗种子遇见最美的自己”的办学愿景,介绍了学校致力于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和应用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展望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薛新洪副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远道而来的北京专家和兄弟区域的同仁,介绍了经开区自体制独立运行以来推行的“教育强区”三年规划,向大家描述了经开教育即将全面形成的“创新、开放、优质、特色”教育新生态;并借这个机会勉励所有课题组,一个课题的结束只是一个阶段性工作的结束,绝对不是研究的结束,要以结题为起点,开启新的研究。刘雍潜教授初来常州,第一次到经开区,特别是在林南小学的校园里巡视一周后,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历史悠久、整洁优雅、小巧精致的乡村小学,他在讲话中指出,维系当地文脉的载体就是学校,教育人要带着对文化的坚守为人民服务,文化第一,教育先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意识到小学教育对维系一方经济的作用,小学教育的发展也是文化昌明的表现之一;在结题现场,很高兴看到有这么多的小教人扎根、坚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整合研究的原野,中国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未来可期。
林南小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小学助学课堂的实践研究》,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重点课题,进行了示范性的结题汇报和答辩。课题组长陈文秀从课题的研究背景与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措施与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重点汇报了课堂中寻求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助学课堂的操作流程和策略,各学科根据学科特色提炼出的课堂教学流程,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认可和赞赏。在答辩环节,课题核心组成员根据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就助学工具、助学方式、学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回答。专家们一致认为此课题研究价值高,研究过程实,研究后劲足,后续进行专业性研究可以申报前瞻性项目。
第二项议程,其他20个课题组分成2组,进行现场的研究工作汇报和评审答辩。每个课题组的负责人都围绕研究主题,把三年来的研究工作、研究故事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提炼,通过可视化的PPT汇报,倾情展示。专家们侧耳倾听、详实记录、精心设计提问。2组结题现场,精彩的汇报和答辩不断赢得阵阵掌声,在与专家的智慧碰撞和头脑风暴中,更加深了大家对课题后续深入研究的认识,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每个课题呈现的研究成果,不仅让大家清晰了解了课题组在研究实践中所表现的高涨热情、务实作风,也展示了研究教师们的艰辛足迹和奋发作为的团队精神。相信本次课题结题现场的圆满举办,定会让教育信息技术的课题探索之路越走越远,一路芬芳!(林南小学供稿 撰写:戚微琪 陈文秀 摄影:严国春 审核:宋文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