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的生命意蕴》有感(二)(朱云)
发布时间:2021-07-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云

再读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一书,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我感触颇深,收获良多。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是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好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阅读教学方面不少专家和教师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尤其是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特色鲜明的教学艺术。

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举象”。从他引导学生所举的“象”来看,这些“象”来自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独特的生命感悟;这些“象”并不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而是带有学生的主观色彩和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象”;这些“象”是富有情感的“象”。

例如他在教学《慈母情深》这节课时,在导入新课之后,他在大屏幕上呈现了课堂内容的填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其中有一个生词“龟裂”,在纠正完学生的读音之后,他并不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一找这样的“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对“龟裂”的手的描述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真正掌握这个词语意思的过程。

“师:孩子们,你们看见过龟裂的手吗?(对一生)你请。

生1:我爷爷的手是龟裂的。

师:你爷爷的手,给大家描述描述。

生1:我爷爷的手很粗糙,像裂开的上地一样。

师:这样的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

生1;龟裂。

师:没错!谁还看到过龟裂的手?

生2:我外婆的手。

师:给大家说一说你外婆的手。

生2;我外婆的年纪很大了,她的手上全部都是皱纹,筋都暴出来了,波纹很明显,是一条一条的。

师:嗯,你外婆的手就叫——

生2:龟裂。” 

王崧舟老师在引导学生解释“龟裂”这词语的时候,学生所举的“象”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努力观察生活的能力。现在的学生从小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捧在手心,有的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王老师这样的教学策略还可以唤醒学生人性中的被遗忘的感恩。同时王崧舟老师还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这两个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龟裂”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生活经历,对同一个词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有相同的理解。

再如王崧舟老师在执教《长相思》时,在反复朗诵这首词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词在你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学生说出自己印象和感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这首词,接着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学生联系课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并且结合自己生活积累,发挥再造想象,得出作者“身”可能在山海关的路上、可能在船上、可能在非常高的山上,也可能在营帐里。王崧舟老师在教学的过程注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感受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做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书中诸如此类的充满智慧和人情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读罢,更坚定了我要抛弃陈旧观念的决心,从学生出发,再回到学生,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收获高效课堂。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