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一书,王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令人叹服。书中许多案例都值得我借鉴和学习,阅读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着实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收获。
2004年王崧舟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时提出“诗意语文”的主张。在之后十数年中,王老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其独有的“诗意语文”教学风格,而这本《语文的生命意蕴》是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探索的精华集萃。全书分为六辑:“境界”“诗意”“儿童”“语用”“文化”“知音”,全面阐述了他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尤其是关于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
王老师希望教师立足于教材之上,率先思考文本潜藏的隐意,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文学意蕴。“诗意语文”理念并非是大而化之地进行解析,王崧舟老师就提出“言语形式的不同,句子负载的人文内涵也大有不同。”而文本细读作为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的教学艺术之一,将文章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性以供学生赏析,让学生自觉自发地通过细节性词语的品析,走进文本、体会文意。例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中,王崧舟老师让学生们自由诵读牵动心绪的文段,并在其目光聚焦于令人痛心的生查现象时,由此引发学生思考:
生:我有三种感受,地球让我自豪,可读到中间时非常难过,又觉得后面人们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了很开心。
师:中间部分的森林被伐、风沙肆虐等可以归结为哪四个字?(板书)
生:我觉得很伤心感觉地球妈妈正在被破坏。
师:正是基于这种情感,作者才会发出保护地球的感叹,你们呢?
生:地球只有一个,要从我们做起保护地球。”
在他们依次描述了对于痛心语段的认知时,王崧舟老师以简短的四字板书概括,并反复回归文本让其深入体味这个词语,沟通作者的情感以总结得出“地球只有一个”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难发现,在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并不因学生年岁尚青就避讳事实的真相,反而通过揭示社会现实带给他们震撼与感悟,这也是文本细读和情感体悟的又一升华。
除此之外,诵读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亦是一种可以把文字转变为内心感悟的语言艺术。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理念中,诵读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且由于他将诵读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声情并茂的课堂也给人以回环复沓的美感和“诗性”浪漫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