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家校共育
平时虽常跟学生在一起,我们只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就会为学生犯错误而感到生气和不解。但走进学生的家庭去探访,我们就会找到学生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呵护。
衷浩然同学的爸爸妈妈离婚,一直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比较调皮,经常玩到忘记学习,上课小动作不断。学习成绩不稳定,忽好忽坏,自制力差,上课小动作非常多,平时不敢表现自己,过于胆小。特别是期中考试考得很不理想,我一直都在思索他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4月22日,我决定去他家家访,了解其家庭教育情况,然后再找对策。他家就在学校附近的小区,从学校开车大约10分钟就到了,接待我们的是他奶奶。经过她的叙述,我了解到:她家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小孩爸妈很早就离婚了,爸爸常年不在家,衷浩然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平时奶奶下班比较早,到家后会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但奶奶管不住衷浩然。爷爷能管住,但爷爷每天下班回家要晚上8点多了。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孩子的学习提供不了多少帮助。以前有报过补习班,但没什么效果,又感觉经济负担重,所以现在放学后就在家学习。奶奶话语中认为与其他小孩相比,自己没有给衷浩然比较好的环境,自己什么也不懂,所以对衷浩然是想管教又不得其法。
在和衷浩然奶奶沟通交流后,我们首先对她特殊的家庭情况和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特殊的家庭情况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关心甚至比部分其他家庭要给的多。因此,平时生活中要以平常心对待衷浩然,该鼓励时鼓励,该管教时管教,因为怕溺爱了孩子就一直严格要求反而不好。
对于衷浩然的学习问题,我们与家长也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学校由老师监督着,尽可能多的完成学习任务。每天的家作,奶奶回家后仍每天督促衷浩然完成,在爷爷下班前需完成所有家作。爷爷回家后对照发在班级群里的作业项目一一检查。如果有故意漏做的情况,也要对衷浩然有一定惩罚。衷浩然家作上不懂的地方,可以拍照单独发给老师。
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这一工作。通过家访与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访不等于向家长告状或揭短,所以家访的谈话开始阶段,先表扬该生在校表现的闪光点,在充分表扬的基础上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教育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达到家访目的和效果。
家访应注意反馈。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