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心小学开展语文微课课题研讨暨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范晓芬

  洛阳中心小学开展语文微课课题研讨暨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5月26日上午第一节课,语文微课课题组成员,二年级语文学科组的范晓芬老师执教了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参加活动的有语文微课课题组成员外,还有二年级各班的语文老师参加活动外和一年级的4位老师。

范老师从看图猜成语游戏入手,以轻松愉悦地氛围拉开了这堂课的序幕。接着让学生通过成语,复习寓言故事的特点,从而揭示本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的内容——《亡羊补牢》。然后,通过设疑,题目中的“亡”“牢”是什么意思?“亡羊补牢”又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带着学生一起进入这则寓言故事。

老师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带着问题读,并且思考,通过交流让学生们知道了“亡”和“牢”的意思,以及题目的意思:丢了羊,修羊圈。

接下来,范老师又领着学生学习了养羊人两次丢羊的经过,一边阅读,一边学习、理解生字词、多音字,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两次丢羊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犯了错误,如果不及时补救,损失会更大。

学习最后一小节,通过养羊人的行动,让学生感悟到,养羊人后悔了,并且采取了行动,结果羊不再丢了。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切地体会,老师还设置了一个情境,当养羊人在修羊圈时,正好街坊看见了,他会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养羊人又会对街坊怎么说呢?通过这个情境练习,这则寓言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更加清晰了:出了问题,及时改正,还不算晚。范老师还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了我们身边的“亡羊补牢”的例子,更加深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最后一个环节是写字教学,书写生字“告”“丢”。先让学生细细观察这两个字的相似之处,接着老师示范板书,最后,学生在掌握两个字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书写。

课后,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处处有细节,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然,微课的使用,也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学生也学得兴致盎然,并且对寓意的理解更加深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