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阅读关键期,培养阅读好习惯
摘抄:
1. 如果一个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到一边,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那他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母乳一样给孩子们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们学会自由飞翔。
2.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的。人的很多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当地给予刺激,只要一学习就能够培养和掌握。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有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想养成阅读习惯,就很困难了。
笔记: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要想提高阅读水平首先得进行大量的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关键就是阅读的可持续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阅读就很容易错过阅读关键期。对于大多数孩子们来说,自觉性很差,老师只能强制干涉,将阅读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每天必须完成。低年级的孩子家作不提倡笔头作业,鼓励多阅读,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每天布置孩子阅读20-30分钟,并进行阅读打卡活动。教师每天检查阅读完成情况,没有完成阅读打卡的孩子就要留下来阅读。布置作业的同时,我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对于不配合的孩子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课堂上也要渗透“阅读的重要性”。
不定期的抽查孩子的阅读情况,慢慢地有一些孩子就养成的阅读的习惯,这种好的习惯也会影响其他孩子,加入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从他们的朗读中可以感受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成长,读得越来越流利了,节奏越来越好了,语感越来越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