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1-03-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范晓芬

      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〇小学  吕海花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尝试应用微课资源,目前主要是将某个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学生在自主观看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认知更加清晰,对概念的辨析更加明确,进而结合相应的检测练习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这样的微课资源是自由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选择性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又是单一的、固定的,没有常态化的语文课堂上的生成与互动,少了很多智慧的火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常态化语文课是一个基于与设计基础上的动态生成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过程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智慧碰撞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很多时候,师生在课堂上会因为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状态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很多都是在师生彼此的启发和激励下临时生成的。对于课堂上懂得倾听、积极参与的学生来说,他的收获是丰富的,掌握知识是全面的,能力提升是迅速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在我们努力关注全员发展的基础上,扎实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仍然会有部分同学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欠缺、知识板块不足等问题出现课堂学习漏洞。尽管我们在平时会加强对滞后发展生的辅导和帮助,但是单一成线的讲解缺少了课堂上丰富的情境,对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唤醒和提升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时候有人说,如果能把老师在身边就好了。其实应该作为学生学习伙伴的不止有老师,更有兴趣能力、思考角度、表述方式各不相同的同学们。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置有效学习梯度、营造潜心思考的学习氛围、展现不同层次学习成果的时候,都会尽量考虑到全班大部分学生。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才会展现出富有个性化又彼此沟通互补的学习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惊喜的艺术。如果学生在课后想要回顾某一个学习情节,或者对于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知识板块不甚清楚,可否让课堂教学再重演呢?微课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应用非常普遍,及时录课设备也已经拿出常态化教学使用。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在录播教师授课,可以说常态课的动态记录已经成为了可能。这就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提供给学生,作为学生二次自主学习的资源。也许一节四十分分钟的课从头到尾回顾的意义并不大,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微课程来进行调整。

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会有不同的环节设置,涉及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概括内容、学习字词、品词析句、写法点拨、对比赏析、拓展提升等内容,在每一个相对完整的环节中都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迁移练习的设计梯度,因此,我们可以将整节课的视频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截取为若干个片段,运用班级网络交流群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在复习或者完成相应作业的时候,如果有哪个问题需要重新回顾,就可以选择相应的微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动态课堂的记录中,师生的互动依旧鲜活生动,在重新聆听的过程中,学生好像又回到了课堂,思维随着师生对话再次被激活,不断回顾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也许还会有新的想法思路产生,这就是集体学习最大的益处。

我们从四年级的《月光曲》第一课时中选取了词语对比辨析、提取要素概括的片段,从二年级《迷人的夏天》中提取了抓关键词背诵课文的片段,从四年级《井底之蛙》中提取赏析人物形象、古今文本对比朗读片段,从六年级《城市的标识》中提取详略得当、有整体到局部写作方法的片段,从《养花》中提取关键词句赏析方法的片段,从《沙漠之舟》中提取说明文章内容概括的片段,从《舞龙》中提取细致观察、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片段等等。可以说,每一节课都可以根据学段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需要,选择截取相对完整、主题明确的学习环节,帮助学生进行再度回顾学习,让课堂可以“重现”。

两相比较,单向传授的微课,资源丰富,知识点相对固定;来自课堂教学的微课程,真实灵动,师生互动真实有效。两者对学生的学习辅助作用不尽相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进行整合运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用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发挥这类段视频的教学效能。期待着,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的资源宝库,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