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提升小学英语课堂学习绩效——朱轶倩获奖论文
发布时间:2021-03-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蓉华

利用微课提升小学英语课堂学习绩效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朱轶倩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了更为客观真实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这种学习方式更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主导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学习绩效。本文主要谈了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一些实践与认识。

[关键词]:微课  小学英语  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必须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这样一来,学得快的学生就会觉得无聊,学得慢的学生又跟不上。很难做到区别化和个性化教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标准》还指出,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了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的学习模式。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之后,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在家观看老师制作的微课,然后完成自主学习任单给出的任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成就感体验的检测中反应异常活跃,新授课就像复习课,这反映出用微课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绩效是非常有效的。微课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助推器。

一、何为“微课”

有“中国微课之父”之称的著名博导胡铁生说过:微课是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Web2.0时代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资源类型与课程表现形式,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资源类型多样、应用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使用方面,短小精悍、应用面广、半结构化、动态生成等级特点。从微课程的立场上看,“微课”是指教师录制的以微型教学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要理解“微课”的概论,我们要明确其三方面的含义:1“微课”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配套资源,但不代表全套资源,仅仅是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配套学习资源。2“微课”在这里特指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配套学习资源,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也不是纷繁复杂的资源包。3“微课”的作用与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

二、如何运用微课促进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他提出思维过程的五个步骤:一是设置疑难性境,使儿童对学习活动有兴趣;二是确立疑难在什么时候地方,让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学生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结构化的思考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学伴探讨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当学生在学习成就感方面有了良好的体验,这种体验刺激着学习兴趣的产生,从而为持续性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将学习前置,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英语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预习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恰是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一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会在课后布置预习作业,如:预习课文,理解大意,预习生词,跟读等这些流于形式的预习作业。然而这些作业的布置流于口头上的布置,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检查与促进措施,好多学生缺少预习的动力,根本不能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久而久之,能自觉坚持预习的学生越来越少,预习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从谈起,这必然阻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微课的出现,为困境中的英语预习带来生机。其以短小精悍,活泼生动的视频深受小学生的青睐。

在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一课中,笔者将教学过程制成了长6分钟的微课,之后发到班级QQ群,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视频:Q1:What are animal friends? Q2:What do the animal friends have? Q3: What can the animal friends do? 微课的教学过程如下:Step 1:激活学生旧知,利用riddle让学生根据描述的内容猜一猜老师的animal friend,然后通过brain storm引导学生自主表达有关animal的内容。此环节中因为为学生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乐于表达。这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好了铺垫。Step2: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可视性,利用图片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先呈现关键词body, tail, mouth, eyes ,ears;然后呈现句子:It’s a … It has… It can…,让学生结合图片尝试描述;最后呈现语篇,让学生阅读。此环节提供给了学生想象与表达的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在家自由观看微课,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就学习中的疑问困惑在课堂中共同探讨解决,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授内容的引导呈现环节可以通过微课解决,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课堂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

2、深入融入课堂,加强内化与拓展。

尽管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学习渠道,课堂仍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发挥课堂的最大作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找准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关键。

在学习Christmas一课时,拓展环节,笔者通过微课视频播放关于澳大利亚在仲夏时节过圣诞的别样风景,让学生开阔眼界,打开了思维,陶冶情操,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表达的时候,学生的语言内容更为丰富。微课成为这一课中最靓丽的风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热烈讨论交流,直到下课铃响,仍意犹未尽,带着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由课堂自然延伸到课外,笔者给他们留的课外作业是上网查找你所想了解某个国家过节的风俗,可想而知,他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完成作业。

由于在课前学习活动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原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课堂学习活动阶段就没有必要传授知识,而是必须抓住“内化”,巩固新知,达到“精熟学习”程度;抓住“拓展”,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对于原有知识体系会产生全新的理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中,教师的引导早已不是“教导”,而是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互动学习和苏格拉底式的问题引导来实现的。经过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课前学习阶段,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已成为必然。

 3、课后重温,培养自主总结归纳能力。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任何一项语言知识的传授或能力的培养,先靠课上40分钟是不能完全巩固下来的。如果在课后不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归纳与复习巩固,课内所学就会逐渐淡忘。因而课后复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是不可动摇的。它可以巩固深化课堂上的所学知识,总结归纳,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还能及时检验学习效果,从而发现自己薄弱环节;更能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防止遗忘,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但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课后复习的意识、习惯和方法,这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是这样利用微课来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的。如:在学习了A healthy diet一课,我制作了这样的微课,帮助学生复习回顾书本内容,并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了归纳。书本主要内容是通过Mike和Yang Ling的日常饮食习惯的介绍与比较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围绕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活动。a.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填空,复述课文。b.出现食物金字塔,让学生用所学的a few/a little/some/a lot of / plenty of 来进行填空。C.写一写家人的饮食习惯,并对其不佳的饮食习惯提出整改的建议。这三个活动具有梯度,逐层深入,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微课的运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了书本知识,特别是活动C,将所学的文本内容与家人的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习的成就感将会刺激着学生更投入地学习巩固与运用。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给孩子归纳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帮助其逐步养成自主归纳的习惯与能力。在小学六年级学完四种时态之后,有必要对四种时态进行了系列的总结与归纳。在微课中,笔者以著名漫画《父与子》中的人物为原型,采用四格漫画形式,将人物的活动用不同的时态展示出来。结合图的趣味性与情境性,学生在复习语法知识的时候就不那么枯燥与乏味了。微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赏读故事,体味不同的时态的用法;第二阶段,图文匹配,明确不同时态运用的情境;第三阶段,故事创编,运用不同的时态完成新故事的创作。通过此次的操作,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四种时态的认识与理解比机械地做习题更加深刻。将运用到某一时态时,学生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呈现出父与子的滑稽而又不失温馨的场景。合理地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画面与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灵活使用微课,有效发挥其教学价值,切不可“一刀切”,需根据教材内容因课制宜,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目前,制作微课的主体是教师,是否可以鼓励与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制作微课帮助其它同学解决知识眯的学习,这是笔者近期在思考的方向。到了小学高年级一部分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完成可以胜任微课的制作。而且学生比老师而言更能从在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解题思路更接地气。当然,我们也要冷静、客观地对待微课,运用微课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必须是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成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关注微课课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6(4)

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2)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