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小学英语教学“如虎添翼“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沈芳英
所在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 邮编:213104
[摘要]:笔者从微课的定义谈起,详细分析了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并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在小学英语中有效运用微课的建议。本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析了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魅力。
[关键词]:微课 小学 英语教学 有效应用
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等迅速普及,人类社会也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微课也应运而生,在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当前各门课程的教学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精彩,也赋予了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崭新的特点。
所谓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至八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者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符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必修课,自然也少不了微课应用的尝试与探索。下面,我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根据自己对微课的思考与认识,浅谈几点应用微课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预习,引入微课,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预习作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恰是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一环。许多教师在课后作业中也布置了预习作业,如:预习课文,找出生词,理解大意,预习生词,跟读等这些流于形式的预习作业。由于一些教师思想上重视不够,流于口头上的布置,缺少与之相对应的检查与促进措施,好多学生钻了空子,缺少预习的动力,根本不能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久而久之,能自觉坚持预习的学生越来越少,预习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从谈起,这必然阻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微课的出现,如一缕春风,为困境中的英语预习带来生机。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活泼生动的视频深受小学生的青睐。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微课一般为5-10分钟的时间,选取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一般为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或重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动感的画面,配以简明精要的讲解,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教学视频,发布到网络,让学生在家自由学习观看,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就学习中的疑问困惑在课堂中共同探讨解决,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新授内容的引导呈现环节可以通过微课解决,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时间。这与笔者所在地区正在推行的“生态建构式课堂”的理念不谋而合。
例如:教师在教学Unit4 Road safety第二课时有关情态动词的用法时,我先创设情景--周末我儿子与同学举行聚会,安排去图书馆看书,操场打球,公园野餐。在参加活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规则,引入课题《Road safety》。学生通过学习微课,自学掌握情态动词can, should, must,以及can’t, shouldn’t, mustn’t的用法。让学生在视听感官的带动下,轻松明白情态动词的概念及用法,同时帮助学生小结并出示相应习题,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自己先试着练习,并且在观看完毕后,还可以给老师的博客留言,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不理解的地方,从而使教师更具针对性地准备第二天的授课。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通过口头交流,练习检测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学生在练习与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习中的困惑提问,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同时,第二天的新授课容量大大增加,在综合语用环节,我把Road safety的外延扩展,把旧知Public signs与之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养成这样的理念:Different rules around us.We should know the rules.We must follow the rules.We can live a happier life.
当形成这种理念后,再让学生判断:Do they have rules?What can we do?这样新知又与旧知a healthy diet、environment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环保宣传中学会正确运用情态动词。
如:Todays more and more children become picky eaters(挑食者). The food pyramid(饮食平衡金字塔)shows us what to eat every day to keep healthy. We talk when we’re eating. We eat up all food each time. We waste too much.
The world is not only hungry, but it is also thirsty for water. Man can only drink and use only 3% of the whole(全部) water on the earth. What’s more, some of it has been made dirty. So we keep water clean. We throw rubbish into the river. We waste water. We reuse(再次利用) the water.
Now air pollution is perhaps the biggest problem. It’s bad for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Factories play important a bad role(角色) in it because most of the dirty smoke and water come from them. It’s time for us to do something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We stop factories putting dirty smoke into the air. We stop factories pouring(倾倒)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
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地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积极主动学习,英语课堂发生可喜的改变,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因为有了之前的预习做铺垫,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尤其那些学困生,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提升。由此可见,利用微课预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扫除学习难点,也能有效地缩小两极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更深入,改变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许多深刻的问题会引领家长与教师共同商讨解决。学生通过微课这个工具,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灵活性。让学生利用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回家进行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专注力有限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为之苦恼的,但是通过微课提前学习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微课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微课的问世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微课,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微课以其简短精悍、生动简洁,集中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可以说,微课提高课堂效率是其先天性具有的优势。目前好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资源还比较欠缺,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知识点,这对师资较为短缺的地区有很大的帮助。
1、微课,让学生学习英语更形象地把握 “度”
A healthy diet,一个健康的饮食。首先健康饮食的结构如何,每样东西吃多少,才是healthy呢!这个“度”该如何向学生讲授清楚与准确呢?学生又该如何把握到位呢?我想,仅仅凭借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教授准确与到位的。但微课的出现,让这个难点迎刃而解。在新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对饮食的物品进行热身运动,并用上确切的量词,a lot of, some , a few, a little.
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对于饮食结构中的常用食物已完全复现,并且对于“度”有初步的把握。但通过微课《食物金字塔》的介绍,学生不仅从外观上把握了健康饮食的“度”,更是从科学的角度把握了这些食物在人体均衡营养中的重要程度,这样学生的健康饮食概念就更是根深蒂固,也更明白为何这类食物要用a lot of ,有的要用a few。
2、微课,让学生开阔眼界,海阔凭鱼跃。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cartoon time 的学习,更了解healthy diet 对我们身体的重要。不同的食物还有不同的营养,具体又在早餐中如何饮食呢。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日三餐,早餐最重要。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ulture.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方早餐文化也不同。具体有时如何呢?通过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这个早餐文化知识更形象直观,茅塞顿开,大开眼界。
这是东方人的早餐文化。
这是西方人的早餐文化。
微课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对课堂设计会进行更细致地推敲,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微课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三、对话练习环节中引入微课,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1、 依“纲”端正认识,把握对话教学本质。
“纲”即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交际活动,形成语言交际能力,为真实交际奠定基础。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更应引导、鼓励学生将所学语言运用于实际生活,充分彰显语言的交际功能。小学英语教学每节课都应该有充足的时间用来进行巩固练习,恰当的运用微课可以起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作用,发挥微课反馈及时性的优势。如听力训练:这是一个有关介绍职业的英语课。我用PPT呈现flash课件,组织 学生观察六幅图片并预测将会听到有哪些关键词,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听两遍录音,第三遍播放录音时及时使用暂停键,组织学生跟读模仿,同时拖拽数字选项到当前的图片上,呈现正确答案。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拓展活动,我用PPT呈现这六幅图片,用数字编号做成触发器,学生选择图片说出职业名称,根据学生的表述教师点击触发器呈现有关的句子。
2、依“本”设计练习,提升练习的内在价值
“本”即对话文本。英语中的对话文本大致可分为情景型、结构型和信息型三大类型。在对话教学的巩固与拓展阶段,教师应尽量避免模式化的课文表演,而应以对话文本为依据,合理选择和设计练习的形式与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情景型对话文本为例,其特点是情景性很强,语言点重复性不大,可替换性不强。针对这类对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课前用录像机录好学生的表演来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演对话。如,Halloween中可用录像记录学生购买万圣节所需物品,并在学生表演之后,教师在微课中注入西方关于这个节日的文化,以及外国节日与中国节日的区别。使学生对对话的感觉不再是平面的理解,而是真实的立体感受。 微课还有助于课后复习巩固,拓展知识。在以往传统的课堂九爱呕血之,若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一旦错过了教师的讲解就很难掌握本科的知识点或重点,而微课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在课后不断的复习,加强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另外,微课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微视频,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从而解决了课堂上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而满足不了学生求知欲的窘境。
3、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要鼓励小学生更好地使用微课资源来学习英语,教师、家长及学校都应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作为家长,可以通过订阅教师提供给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微信公众号,观看微视频,阅读微英语资源,参与互动,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学校,应该在学校网站上提供丰富的英语微课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微课。微课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享有更多的主动权 ,但探究过程中仍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实际上教师扮演着课程设计者、内容呈现者和学习帮助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学生的学习控制之间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教师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且对学生今后的探究学习起到潜移默化地引导作用,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其去学习。
四、微课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教师以微课辅助教学,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教师通过微课制作找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在课堂使用微课时,通过师生交流,发现教学中的缺陷,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以微课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在教师制作微课的时候,能增加教师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还会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有助于优秀教师先进教学思想和经验的传播,便于普通教师借鉴和模仿。总之,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时间和地点可以自由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它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也可自主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更好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另外,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交流,有利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2).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4] 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