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洛小六2组稿)
节约粮食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六(2)班 黄锦雯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有许多人认为最不缺的是粮食,而我觉得恰恰相反,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才是粮食,“粮食”这两个字虽然看似平凡,但如果人们没有粮食,是不能生存的。
可是,生活中浪费粮食的例子却比比皆是:有很多同学因为食堂里的饭菜不合自己胃口,吃了一两口就把饭菜倒掉了;有些出去吃自助餐拿了一大桌子的菜但只吃一点点就扔掉了;还有些人日常买菜时买了很多菜放冰箱,又没有及时烹饪,导致菜变质,最好只能扔掉……而我也是其中一个。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吃午饭,饭吃了一半就不想吃了,想把剩下的饭倒掉,奶奶把我叫住了说:“怎么可以浪费粮食呢?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快吃干净,要养成自己能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的习惯,不能浪费粮食。”我听了奶奶的话,立马把碗里的米饭吃的一干二净。吃完饭后,奶奶拉着我,给我讲她小时候的生活。奶奶回忆着:“我们那时候啊,日子很苦,平时吃不到大鱼大肉,只有过年过节候才能吃上一顿,现在的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好了,我们要懂得感恩,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能浪费粮食。”我听了,直点头:“恩,奶奶,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浪费粮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此时,在我耳边一直回响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这首古诗,但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做到了节约粮食的呢?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大家一起来节约粮食吧。
爱粮节粮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六(2)班 傅熙芳
粮食是生命的延续;粮食是农民的汗水丰收;粮食是自然的馈赠。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经常教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首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可小时候的我,不理解其中的意思,随着我慢慢长大,才明白里面的真正含义。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回到外婆家,走在羊肠小道上,看见很多爷爷奶奶正在给农作物拔草浇水,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他们的汗水从额头流到眼睛里,流到衣服上,流到田野里。我的心里既钦佩又担忧:“这么热的天,他们吃得消吗?”正当我陷入沉思中,妈妈已经走到了我身边,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你在想什么呢?”我纳闷地对妈妈说:“这么热的天,爷爷奶奶在田里干活,不会热吗?他们能吃得消吗?”妈妈说:“爷爷奶奶如果不下田干活的话,田里的庄稼就会给虫吃掉,被野草抢占了地方,就会没收获。”我点点了头,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记得奶奶以前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为了充饥,经常吃一些树皮、野菜,如果谁家的粗粮能填饱肚子,那就非常好的了。当时奶奶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吃饱,能够吃上一碗白米饭。听她这么说,我突然一下子醒悟了,决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粮食不能浪费。
为了粮食,农民冒着严寒酷暑,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为了粮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咏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诗句。今后,每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农民伯伯一滴一滴的汗来换取的粮食。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农民伯伯辛苦耕种出来的米粒,这可是汗水的粮食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