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蒋军晶 初识群文阅读
——读《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有感
19年秋,我有幸在杭州现场聆听了“全国阅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桥》一课,整节课行云流水、润物无声的启发、点拨、指导,看似闲庭信步,实则包含了蒋老师太多的教学智慧。
活动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到网上找蒋老师的各种书,其中这本《让学生学会阅读》,我颇为喜欢,觉得对语文教学非常实用,也就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初次感知到语文教学文本意识这个概念以及群文阅读对学生和教师的意义。
本书共三章,第一章介绍了什么是群文阅读,第二章介绍了不同文体怎么进行群文阅读,第三章则以课堂实例的方式呈现如何进行群文阅读实践。由浅入深,语言质朴;由理论到实践,案例详实。
一、群文阅读,理论先指路。
对于群文阅读是什么,蒋军晶老师是如此解读的: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进一步阐释,“较短时间”一般指一节课或两节课;“议题”则指明阅读的文本应是丰富多元的;“多文本”与单篇阅读相对,一般是3-5篇,且文本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教学”强调了相应的问题、话题或任务,思考、讨论、发现、练习等。
对于学生来说,群文阅读意义重大。可以加强学生无声视读的练习,提升阅读速度,也可以练习求同、比异、整合、判断等单篇阅读不易练习的阅读策略,还可以感受、学习接近文学的表达方式,练习复杂情境中的思考力。
对于老师而言,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能倒逼老师们大量阅读,还能通过课堂结构的改变迫使老师们改革上课方式,有所取舍、聚焦重点,实现“一课一得”。
书中,蒋老师细致地指导了如何做好群文阅读教学的先期准备,从议题的确定,到文章的选择,再到问题的设计。结合此内容,再次思考工作室领衔人李老师在会上的谆谆教导,那张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网在心中逐渐清晰。
二、不同文体,抓特点教学。
不同的文体,如何进行群文阅读?蒋老师在本书中通过实例进行了展示,例如:寻叙事特点教童话,追索原意教散文,低段以读为重教诗歌,中高段以理解、以写为重教诗歌,感知人物或聚焦情节教小说等。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在教学时深挖。
受此启发,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时,重在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安排和分析环境渲染,主要通过三种方法,一是引导细读;二是引导误读;三是安排比较,可以通过比较人物的语言,比较人物对待事情的一些表现等方法来感知人物。在分析把握小说情节时老师不能一味分析“起因、经过、结果”,蒋军晶老师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情节中的不可思议,聚焦情节中的转折,聚焦情节中的悬念和伏笔,聚焦情节的矛盾冲突处等方面展开教学。
三、课堂实践
随着对书籍的深入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在迷雾中逐渐清晰,但如隔山看山,看见轮廓,要走近仍需费一番功夫。
蒋老师在书中有一句话,极大鼓励了我们这些“赶路人”,那就是:实践,是一切的开始。
放下无用的、消磨时间的手机阅读,不局限于教科书中的阅读,带着学生们先广泛读起来,课堂上大胆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