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试题评讲课,我正讲得十分投入时,看到坐在教室后排的小金同学正在对同桌的一名女生说话,说话声简直能让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同学听见。
我立刻停止了讲课,非常气愤地申斥道:“小金,你给我站到教室后面听讲!”话音落了一会儿,他却坐在座位上纹丝不动。此时,教室里安静得仿佛能够听到我的心跳。我又厉声说道:“怎么啦?上课不认真听讲还说话,老师让你站到后面去,难道你没听见?”话音刚落,他猛地抬头说:“我没有跟别人说话,凭什么要我站到后面?”这时,我的脑袋一下子大了起来,抖动着嘴说:“凭什么?我亲眼看到你对同桌说话,还想狡辩?”然而,他却满不在乎地说:“你问我周围的同学,问他们我说话没有?”他依然坐在自己座位上,此时我没有再说下去,只觉得血液直往上涌,心想他犯了错误不承认,反而还要狡辩,任教四年来从未有学生当面顶撞我……当时我恨不得上去打他几巴掌,但最后我还是忍住了。
下课后,我把小金叫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我用平和的语气说:“明明是你说话,为什么不承认?还要顶撞我,你以为我找不到说你说话的证人,是吗?”过了一会儿,他低着头瞟了我一眼说:“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我觉得你不该当着同学的面硬要我站到教室后面……我多没面子,我只是说了下话,你就发那么大脾气……”
其实,我们在批评学生时,适当的沉默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常来讲,当我们批评学生时,他的情绪波动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更是觉得面子是很重要的。若是我们在适当的批评之后保持沉默,相信这更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威慑。一方面,学生会因为你的“点到为止”感谢你为他们保留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你宽广的胸怀。沉默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了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因此,教师在遇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多留意学生的反应,多倾听学生的解释,不要只注重教师的权威和意旨,贸然采取激烈的措施,那样只会落得“两败俱伤”。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根据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也可以采取“退一步”的策略。这样既保证了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又可以收到教育人的效果。
还记得在我从教初期,曾有过一次失败的教育经历。那时班上有两名姓马的学生,一个叫马一明,表现好,积极向上;一个叫马小明,我行我素,全班同学都不喜欢他。一次,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马一明,表扬过后我才知道自己把名字叫成了马小明。于是我赶快纠正地说“马小明不及马一明的十分之一”。正是这句画蛇添足的评论,导致马小明对我百般抵触和反感,以后显得更加地破罐子破摔。
批评和表扬本是教师的两件法宝,但批评和表扬不仅需要注意场合,尤其还要注意人的感受。表扬一个人时不能贬低另一个人;批评一个人时也应就事论事,不要夸大其词,更不要上纲上线。遗憾的是,我们有时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声色俱厉,生怕不能震慑学生;往往以尖刻的语言直戳学生的心窝,生怕隔靴搔痒而没有教育的效果。事实上,对待学生,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学会附在耳边,轻言慢语,教育效果会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