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组稿
发布时间:2020-12-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朦

尊师重道,意志坚定

                              ——读《程门立雪》有感

六(1)班 齐娅

寒假期间,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其中的一个小故事《程门立雪让我记忆深刻,也引发了我很多感触。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著名哲学家杨时。当时的杨时还是一个进士,他非常的好学,不耻下问。为了获得更多的学问,杨时先后拜程颢、程颐为师。有一次,他有一个问题要跟老师探讨,可是老师在睡觉,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便在门外等,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也仿佛不在意,一心想要得到答案。不知不觉间脚边的雪堆积了起来,老师很是感动。而如此好学的杨时也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世称“龟山先生”,并且形成了独家学派

我们作为少先队队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尊敬老师,好好学习。在同学其实也是这样的人他特别爱看书,有一次自习课,老师布置了作业任务。当其他同学聚精会神地开始写作业的时候,这个同学却一直在看书,我提醒了他几次,他虽然满口应着,但是还是一直盯着手里的书。直到下课铃声即将响起,老师提醒我们要交作业的时候,他才如梦初醒。而我们都急着交作业的时候,他却伸着懒腰喊道:“终于看完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同学,他和杨时一样,对于一件事情坚持不懈。虽然这个故事很短小,可是却提醒我要尊敬老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业。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都是非常地好学,常常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他们当时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与我们相比十分的艰苦,可他们坚持下来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回顾历史,不忘中国魂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六(1)班  臧羽煊

上下五千年》一书中写了许多个历史故事,而其中有不少美德故事。《上下五千年是林汉达先生的著作,但可惜的是林汉达先生并没有完成这一宏伟的计划就已在动乱岁月中含冤而死后来,曹余章先生最终完成了这一著作。

在这些故事中,有两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仲尼授图兴学》和《神农尝百草》,在这两个故事中,我看到了中华美德在文字中最直接的反应。

《神农尝百草》写了神农经历了千辛万苦尝遍了草药,最终在医师这一职业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我在故事中,看到了神农身上有着一种作为医师的美德,他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他为了能够得到更多药草,制作更多能医治病人的药,而以身作则,自己亲自去尝草药,完全不顾自己是否会中毒。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医生也继承了这种美德,常常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仲尼授图兴学》,是一个关于教师美德的故事。讲的是有关于圣人“孔子”的事情,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讲学求经。他在教学中不想当时的社会,只能贵族子弟能入学,他不仅入门要求低,而且还认真负责,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上心,培养了不少德艺双馨的学生。孔子的这种教学精神,在老师中是一种美德,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何尝不应该去学习。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对人对事也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喜爱或讨厌而去伤害别人。

我们的年纪还小,现在虽不能如此伟大如此奉献,可以认真地去追求美德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美可美德就在你身边,陪你共度美好的未来,而你要做的就是去抓住它





不忘亲情之重

                               ——读《弟子规》有感

六(1)班  钱子宁

“弟子规,圣人训......”伴随着朗读声,我读完了《弟子规》。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不禁愣了一下,心里默默地想:我以前做得真不对,父母叫我吃饭,叫了好几遍我才去吃饭,现在想想真的非常愧疚。《弟子规》一书中讲的都是美德,我边读边问自己:我有多少做到了,多少有没有做到呢?

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人做到了孝敬父亲、母亲这个美德,比如说我的表姐廖璐姐姐,父母让他干什么,她就会竭尽全力地去做,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好品德,让她在学习上也十分的上进,认真完成老师的各个任务,最终她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成了老师。记得有一次,我们本来要出去旅游,但她的妈妈突然生病,家里又没人,她的妈妈就打电话给她。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旅游,马上赶了回去。在我身边这样拥有美德的人可真不少,我们班的张佳怡也拥有到孝敬亲人的美德。记得有一次,我和她以及其他人一起去参加合唱团,张佳怡正好那一天中午要去别人的酒店里吃饭。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十分的为难:如果要去合唱团,就会让爷爷等很久,如果选择去酒店,就会被合唱团老师骂。张佳怡思考了一下,最终还是觉得亲情重要,所以选择了去校门口等她爷爷,不让老人家站在外面吹风等她。

我身边的这两个人,他们在抉择面前都第一时间选择了亲情。我们的亲人是用自己的大半辈子养育我们的人,他们那么的辛苦作就是为了我们。希望大家不要像以前的我,一个不孝顺的我学习,时时刻刻不忘记孝顺自己的亲人,做一个拥有美好道德的好少年。

                                                                                                                                                                     (指导老师:李朦)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