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正文
洛阳中心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英菊

洛阳中心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朋友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徐丽红老师于20201127日在六(10)班执教了《伯牙鼓琴》一课,这篇短短几十字的文言文在徐老师的倾心讲述下得到了极为精妙的阐释。

第一,以读为本,感受文言韵味

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徐老师依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以读为本,不仅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有梯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再读课文——读准节奏;三读课文——读懂大意;四读课文——读出情谊,读出文化,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领悟到水到渠成的阅读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第二,关注表达,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在于文意兼得。徐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时,先想象画面,感受泰山的巍峨,江河的奔腾;再出示“巍巍泰山”、“汤汤流水”这样的AABC式的词语(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想象当时的场景;最后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师生合作,情境对话,感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何只弹高山流水,让学生思考明白原来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渐渐对“知音”一词心领神会,达到思想的提升。

第三,巧妙利用背景音乐和背景资料渲染气氛,使历史人物形象化,使古文演绎生动化

在钟子期死后,不知情的伯牙如约来到故地会挚友,此时却早已人去楼空,物似人非,真是悲痛之极,而此刻一曲无限凄凉的古筝曲适时响起,更配上老师那低沉而悲凉的《哭子期》的吟诵,真叫人如同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痛失挚友那真是痛彻心扉,伯牙绝琴之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无人不为之动容。这是全文的高潮部分,老师再次成功的地利用音乐使主题升华,并在结束时配上《高山流水》朗读全文,可谓“画龙点睛之笔”。最后利用资料袋的内容,一咏三叹,传承知音文化。

徐老师的这堂《伯牙鼓琴》,给我们语文老师教学文言文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洛小高学部通讯组  撰稿:吉红英  摄影:吉红英  审核:沈芳英

 






22.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洛阳中心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英菊

    洛阳中心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朋友易得,知音难求;伯牙子期,千古佳话。徐丽红老师于20201127日在六(10)班执教了《伯牙鼓琴》一课,这篇短短几十字的文言文在徐老师的倾心讲述下得到了极为精妙的阐释。

    第一,以读为本,感受文言韵味

    由于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比较久远,而且语言表达形式和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徐老师依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以读为本,不仅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读”得有层次,有梯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再读课文——读准节奏;三读课文——读懂大意;四读课文——读出情谊,读出文化,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准确到位的朗读中,领悟到水到渠成的阅读乐趣,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第二,关注表达,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在于文意兼得。徐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语言的训练,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时,先想象画面,感受泰山的巍峨,江河的奔腾;再出示“巍巍泰山”、“汤汤流水”这样的AABC式的词语(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想象当时的场景;最后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师生合作,情境对话,感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何只弹高山流水,让学生思考明白原来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渐渐对“知音”一词心领神会,达到思想的提升。

    第三,巧妙利用背景音乐和背景资料渲染气氛,使历史人物形象化,使古文演绎生动化

    在钟子期死后,不知情的伯牙如约来到故地会挚友,此时却早已人去楼空,物似人非,真是悲痛之极,而此刻一曲无限凄凉的古筝曲适时响起,更配上老师那低沉而悲凉的《哭子期》的吟诵,真叫人如同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痛失挚友那真是痛彻心扉,伯牙绝琴之举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无人不为之动容。这是全文的高潮部分,老师再次成功的地利用音乐使主题升华,并在结束时配上《高山流水》朗读全文,可谓“画龙点睛之笔”。最后利用资料袋的内容,一咏三叹,传承知音文化。

    徐老师的这堂《伯牙鼓琴》,给我们语文老师教学文言文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洛小高学部通讯组  撰稿:吉红英  摄影:吉红英  审核:沈芳英

     






    22.jpg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